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李宗盛:因为有娘在,才知道我是这样的人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3-21 14:48

李宗盛参加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珍物》之夜”活动。

“今天就是来聊天的。”

“现在晚了,大家都要回家了啊。”

一个开头,一个结尾,音乐人李宗盛的家常话相互呼应着。前天夜里,他突然降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珍物》之夜”活动现场,和作家金宇澄等一起对话。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与书有关的活动。

《珍物》一书已面市半年,该书由《生活月刊》编辑。谭盾、阮义忠、陈燮君、林怀民、贾樟柯、王澍、李宗盛、金宇澄、钱理群、杨丽萍……中国文艺百人,或述说或写下那些珍物的故事。谭盾手中的指挥棒,林怀民母亲的《心经》,杨丽萍买菜的篮子,它们看似平常,却是讲述者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珍物》从未举办过相关活动,大家似乎形成默契,都在等待一个人,他既是该书作者之一,也为书写了序。终于,他漂洋过海来沪,在上海书展期间与读者见面——自称不爱读书、写文章很差劲的李宗盛,其实写了关于母亲、女儿、旧物等的故事。

李宗盛说,“珍物”是任何一个有简单经历、生活的人都会有的东西,他愿意做这些普罗大众的事情。

在李宗盛的言语中,小女儿上小学用过的铅笔,二女儿过生日用的蜡烛,当然他最爱的妈妈在三更半夜给他的一捧栗子,都被他视为珍物而珍藏。还有那支德国钢笔,已陪伴他22年,那首《夜太黑》就是用这支笔写下来的,后来尽管不太用了,但每当创作有收获、需规整的时刻,他都会拿出这支笔来。对李宗盛来说,年老的母亲,更是一件“珍物”。他透露,为了照顾93岁的母亲,现在的办公室和家都在台北北投,“我每天跟妈妈说‘I love you’,然后她也会跟我说‘I love you too’。下午五点半骑摩托车回家吃饭,我和娘手拉手看电视。晚上七点半到了,就会给她捏脚,促进末梢血液循环。”有一天回到楼上静下来,他突然发现,“因为有娘在,才知道我原来是这样的人……”

李宗盛说,到头来成为生命中珍物的,都不是那些奢侈品、名牌的东西,反而是最简单最平凡的。而且对待珍物的态度也会因时间而改变,那些曾经看重的,过了15年、20年也许变得不值一提。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金宇澄与李宗盛因《珍物》而相聚。金宇澄回忆说,他曾看到李宗盛手作的吉他而感慨,因此想起了自己当年在东北插队时,大家一起做琴的经历——

1971年,有一位上海青年背了一把白坯琴,到他们农场来,立刻引起大家的兴趣,靠这把琴他在农场里生活了一礼拜。这位青年走了,金宇澄几个要好的朋友却开始做琴了。当地有位“劳改犯”,是一个生炉子的驼背老头儿,曾是法租界的洋琴师,他教会年轻人如何从老房梁上找木材。但琴没做完,老人家被调走去挖河道,琴从此挂在宿舍里,慢慢蒙了灰,“不知道这个做了一半的琴后来怎么样了?”

就这样心性单纯干净地聊着家常,聊着往事,400位读者跟着一起走过一段段悠悠岁月。


【责任编辑:admi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