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北京国际音乐节 空前合作引领歌剧艺术潮流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10-19 08:28

  在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歌剧依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届音乐节为观众带来了四种新的歌剧制作、运作和表演形式的歌剧演出,其中由世界著名歌剧导演罗伯特·卡尔森执导的布里顿的歌剧《仲夏夜之梦》不仅代表着歌剧新潮流中的高水准制作,同时也标志着北京国际音乐节与世界著名艺术机构达到了一个空前默契的合作。《仲夏夜之梦》是北京国际音乐节与普罗旺斯-艾克斯国际艺术节合作的第一部歌剧演出,展现了北京国际音乐节博大的胸怀和艺术合作的成熟。

  《仲夏夜之梦》导演

  带来高水准演出

  10月15日,是重磅大戏、歌剧《仲夏夜之梦》首演的日子。在当晚演出开始前,该剧的导演罗伯特·卡尔森被授予了本届音乐节的年度艺术家称号,这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创立该奖项以来,首次将其颁发给一位歌剧导演。

  作为当今国际歌剧界最负盛名的导演艺术家之一,卡尔森的舞台作品堪称歌剧舞台的艺术风向标。2010年德国科隆歌剧院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演出《尼伯龙根的指环》四联剧是他的作品首次在国内亮相,但那一次作为原版导演的卡尔森却未能来到中国。六年后,北京国际音乐节推出《仲夏夜之梦》,此时距离这部制作首演已经有25年,大师本人终于亲自莅临北京。而随后精彩绝伦的演出证明,卡尔森的获奖不仅实至名归,更再次体现出北京国际音乐节在剧目、制作策划上的独到慧眼。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以瓦格纳、施特劳斯为代表的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一直是北京国际音乐节歌剧舞台上的主轴,但近年来音乐节把焦点更多地对准了20世纪现代主义歌剧,并首当其冲地推出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的作品。在《诺亚的洪水》、《彼得·格赖姆斯》之后,完整舞台版的《仲夏夜之梦》进入了观众的视野。

  不仅如此,除了一如既往推介新剧目外,凝聚了最前沿舞台视觉技术的新锐歌剧,也首次出现在了今年音乐节的舞台上。浸没式环境歌剧《唐·璜》、3D迷你歌剧《湮灭》的上演,让中国观众的歌剧欣赏体验悄然间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突破。正如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所说:“古典音乐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艺术与思想的进步不断演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遭遇到新技术、新媒体、新审美趣味的冲击,所以用全新的姿态赋予传统艺术鲜活的生命力,是我们每一个音乐艺术家的使命。”可以说,这是最前卫、最包容、最具当代气息的一届音乐节,北京观众在此间领略到了歌剧艺术在21世纪舞台的无限可能性。

  19年铸就

  国际性歌剧艺术品牌

  19年,45部歌剧,62场演出,26次中国首演,2次亚洲首演,1次世界首演,这是北京国际音乐节至今所交出的歌剧成绩单。如果说,客观的数据还不足以描述音乐节歌剧成就的话,观众的切身感受或许更能折射出这份成绩。当布里顿的歌剧《仲夏夜之梦》又一次填补了国内歌剧舞台的剧目空白时,音乐节的忠实观众们对于“中国首演”已经不再感到新奇,因为每年“一剧一首演”早就成为北京国际音乐节歌剧舞台的惯例和常态。

  2014年理查·施特劳斯的冷门歌剧《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登上北京舞台时,余隆总监就曾说道:“如果以普及性和市场认知度考虑去选择剧目的话,可能国内整整一代乐迷都会错过像《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的杰作,毕竟音乐节所演出的很多剧目,短时间内恐怕在国内都不太容易再看到。”

  事实也正像余隆所说,北京国际音乐节目前所呈现过的首演剧目,至今有半数以上都未能再次出现在中国舞台上,特别是像贝尔格的《璐璐》、肖斯塔科维奇的《姆岑斯克县麦克白夫人》、中国歌剧《赌命》、《狂人日记》等这些距今演出已有十余年的剧目,都未能重返舞台,而像巴洛克的歌剧《塞魅丽》,布里顿的《彼得·格赖姆斯》、《诺亚的洪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将成为绝响。

  而这并非是因为这些歌剧的经典成色不足,相反它们都代表了不同时期歌剧艺术的杰出成就,但对于还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歌剧事业来说,剧目积累的速度比起三百年浩如烟海的歌剧宝库来说,似乎还是不够快。余隆说,等国内剧院的常规剧目库覆盖到这些歌剧时,恐怕大多数今天的观众都已经离世。所以,北京国际音乐节这种弯道超车,另辟蹊径的艺术思路,自然有其重要的意义。

  与国际顶尖艺术机构

  强强联手

  正是这种不断求新、求精的思路,大大提升了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歌剧艺术品牌价值,并在国际上开始备受认可。2010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与波士顿歌剧院联合委约周龙歌剧《白蛇传》,翌年斩获普利策大奖;2013年北京国际音乐节首次与久负盛名的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实现合作,将其当年最新制作的歌剧《帕西法尔》以最短的时间带到中国;今年,又与法国著名的普罗旺斯-艾克斯国际艺术节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会有更多深度拓展的可能……这些与国际顶尖艺术机构的合作,屡屡开创纪录,足见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国际影响力。

  如果说19年45部歌剧,29次首演的纪录,代表的只是音乐节过往的艺术成就,未来更多体现剧目、形式、风格创新的剧目还将源源不断地登上这个舞台,众多值得期待的歌剧项目已经摆上了日程。

  2017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将迎来创办20周年的重要时刻,歌剧将继续在这个金色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彩。继2013年与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联合制作歌剧《帕西法尔》后,双方再度联手制作的瓦格纳歌剧《女武神》将在明年亮相北京舞台。文/本报记者 伦兵

  摄影/张雄


【责任编辑:admi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