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驻”进群众心坎里——记宣城市宣州区驻村干部高南宣
来源:央广网 作者:王香 发表时间:09-28 15:58

在宣城市宣州区有这样一个专业渔民村,既无山也无地,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南漪湖渔业捕捞和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它就是沈村镇武村村。

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贫困村早日摘帽,2017年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下派高南宣到该村任第一书记、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她也成了宣州区唯一一个驻村女队长。

用脚步丈量土地,踏出一条通往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提及高南宣,武村村的每一位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对她连声夸赞。为人亲切随和、脸上挂满笑容、造福一方百姓……正如大家所言,1962年出生即将60的她身材高挑,步履轻盈,喜欢微笑,对待工作干劲十足。

“最近还得盯着排水,确保尽快排完,争取10月份将小麦都种下去。”9月24日上午,高南宣站在新生圩上,看着抽水泵将农田里的水快速往外排出时,再三叮嘱一旁的村干部。前段时间受强降雨影响,武村村受灾严重,尤其是村部附近的450亩农田全部淹没,为了全力做好抢种准备,尽量挽回损失,高南宣每天都要在长达3公里的新生圩上走好几遍,随时观察排水情况。

脚下多少泥,便倾入多少情。

秋后的武村村别有一番韵味,满眼的绿色惹人欢喜,处处飘散的桂花香让人沉醉,老人们漫步在平坦的村道上回忆过往,感慨如今的美好生活,孩子们乐呵地串来串去。见到高队长经过,大伙纷纷打起招呼来,一句简单的“吃了没”足以看出她真正“驻”进了每一位村民的心坎里。

到武村村任职以来,高南宣和村民打交道最多,感情深厚。身为党员,她总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在内心里、记在脑海中。

离开新生圩后,高南宣径直走向了脱贫户施加发家。今年75岁的他心脏不好,做过支架手术,66岁的老伴徐风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家人于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2016年成功脱贫。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高南宣不仅为施加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负责村里的清洁工作,而且时不时过来寒暄几句,关心老两口的身体情况和生活状况。

今年7月30日,徐风珍在家门口不小心摔坏了膝盖,做完手术后,高南宣立即赶来看望。如今正处于恢复期的徐风珍每天杵着拐杖慢慢行走,伤势恢复得挺好。即使如此,高南宣依然牵挂于心,并常常走进徐风珍家中询问,“现在还疼吗?医保费报销的事都弄好了吧?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

在徐风珍心里,高队长就像是再熟悉不过的亲人,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找她帮忙,她从不推脱,是个热心肠,大家也都愿意和她交心。

施加发是武村村脱贫户中的一个代表。三年里,高南宣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理思路、求发展,起早摸黑,走家串户摸底调查,询问家庭经济收入状况、身体状况、生活困难等情况,并多次入户探讨,召开小组会议讨论脱贫途径,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量体裁衣,因户施策,目前,武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65人已全部高质量脱贫。三年里,她将全面强化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多方筹集建设资金,现在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武村村也由原先的贫困落后小渔村蜕变为如今的生态宜居省级美丽乡村。

村环境美了,村民兜里有钱了,精神面貌也跟着发生了巨变,这一切高南宣都看在眼里、喜上眉梢。三年的驻村时光就在弹指一挥间,再过不久,高南宣就会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有太多不舍,也有许多感触,“1000多个日夜组成了我生命中的一段难忘经历,回去后我会将这段日子里积攒的经验用在工作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王香)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