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撤地设市20周年】我市综合立体交通网逐渐形成
来源:宣城新闻网 作者:王正 庆丰 发表时间:08-07 11:16

宣城新闻网讯 今天上午,我市召开撤地设市2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全市交通建设专场,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向媒体介绍了我市撤地设市20年来交通建设发展成果。

撤地设市后,特别是“十二五”以来,通过持续开展交通会战,我市已经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普通国省道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网,高等级航道和千吨泊位实现从无到有,场站建设焕然一新,对内交通形成了全市“一盘棋”、市县区“齐步走”的综合交通发展格局,对外与周边地市交通实现逆向等高对接的格局。我市公路、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综合立体交通网逐渐形成。

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初步建成内畅外达的高速路网体系

我市高速公路网内部骨架基本形成,对外打通了与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核心城市间的联系通道,对内建立了市本级与各县市之间的高速公路体系,大大缩短了市县的时空距离。自2010年起,我市迈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逐渐成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的主战场,一大批重大高速公路项目陆续开竣工,截至2019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000年的17公里增加到430公里,通车里程跃居全省第三,境内3条国家高速和4条省高速联网联通,基本形成“三横三纵一环”的区域高速公路网。宣广、芜宣、铜南宣高速环绕市区,成为全省第二个建成环城高速的城市;宣狸、溧广、宁千高速与邻省形成“逆向等高对接”。

同时,在建的芜黄高速已被列入安徽省“县县通高速”攻坚行动方案,计划2021年底建成通车,将结束泾县、旌德县不通高速的历史。宣泾高速一期工程工可、初设已获批复,即将开工建设,控制性工程宣泾与芜黄高速枢纽互通立交已先行施工;宁国至安吉高速中溪至唐舍段工可、初设已获批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力争年内开工建设;G50宣广高速改扩建、G5011芜宣高速改扩建工可初稿已完成,工可已报交通部行业审查;扬绩高速黄山区连接线正在开展工可研究,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市高速公路里程达610公里以上。同时,我市积极谋划,充分对接争取,将境内6个高速公路(宁国-池州高速宁国-泾县段、南京-宣城第二高速宣城段、杭州-合肥高速宣城段、长兴-高淳高速宣城段、旌德-绩溪高速、宁国-旌德高速东延高速公路,总里程303公里,占全省新增高速公路总里程数2220公里的13.7%),纳入了《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6—2030年)》(修编)。目前规划成果已通过专家审查,方案基本稳定,正在进行环评二次公示。该6条高速即将开展国土空间控制规划,为高速公路建设预留廊道,远景展望到2035年,预计我市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913公里。

普通国省道建设持续推进,服务范围和通达条件不断提高

我市普通国省道建设完成了由等外路向低等级路再到高等级公路的转变,宣城至狸桥、宣城至泾县、泾县至南陵、绩溪至歙县等一级公路均已建成通车,逐步打通了中心城区辐射到周边市、县的快速通道。到2019年底,一级公路里程由2000年的21公里增加到457.9公里,通车里程位居全省第五。G205宣城段、S206水仙路、华龙公路等成为交通运输部和安徽省打造“畅安舒美”文明示范公路。同时,持续实施干线公路大中修和路面改善工程,完成了1100公里普通国省道大中修,养护手段实现了从人力和简单工具为主向机械化、专业化方向的转变,养护质量实现了由低到高的转变,公路路况水平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

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显著,建设力度和投资水平再创新高

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大发展,2005至2010年我市大力实施以“村村通”为主的农村公路建设,五年“村村通”工程完成超过4470公里,到“十一五”末,全市所有建制村100%通上水泥(油)路;“十二五”时期,以实施“危桥加固改造”为主的县乡道升级改造工程、通村公路网化工程,先后完成危桥加固改造260座、县乡道升级改造700公里,建设通村水泥路1054.7公里,农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十三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个方面明确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路网等级大幅提升。2016年以来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6100公里,1000多公里县乡公路路况得到改善、等级得到提升;约1700公里通建制村道路得到加宽,改善了会车条件,提高了安全系数;修通了约3000公里通村民组的水泥路。目前,所有建制村通4.5米及以上宽度的硬化路,2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实现通硬化路,3A及以上景区基本实现双车道公路通达,进一步改善了我市农村地区交通面貌。二是管养水平稳步提升。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为抓手,以农村公路管养示范乡镇和示范路创建为载体,狠抓日常养护、季节性专项养护、养护工程,小修保养、大中修、预防性养护、地质灾害治理同步推进,超限治理和路域环境治理齐抓并进,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和路容路貌稳步提升。三是安保能力明显提升。坚持把群众出行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减存量、不新增”的原则,大力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村道安保工程约2600公里、改造危桥60多座,在畅通工程建设中落实安全防护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发展和文明城市建设,连续多年开展路域环境治理,实施“路田分家”、“路宅分家”,逐步提高农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四是农村运营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促进“行有所乘”向农村延伸。目前全市751个行政村中符合通班车条件的行政村已基本开通客运班车(城乡公交),通达率达99.9%,基本打通了农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实现了“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的便利出行愿景。

全市农村公路发展已从注重“量”的扩充转变为注重“质”的提高,泾县被命名“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广德市创建成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郎溪县正在积极申报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下一步我市将发挥示范县引领作用,依托“交通+”模式,结合各县市区区域特色深化交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重点,打造深度通达、普惠城乡的基础网。全面实施“美丽公路”建设900公里以上,形成一批具有示范联动作用及广泛影响力的特色旅游风景道,推动全域旅游和乡村经济发展。以打造致富路、旅游路、资源路为抓手,以联镇、联村、联景、联心,更畅通、更安全、更舒适、更美丽、更富民为目标,着力打造“交通+产业”、“交通+旅游”的美丽公路经济带,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支撑。同时强化全域普通国省道(特别是省际、市际)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实现“公路强基础、环境上档次、服务再提升”的治理目标。与沿线政府共同建立健全公路路域环境和通行秩序治理的长效监管机制。

航道、港口水运基础设施提升明显,水运短板逐渐改善

水运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航道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港口码头设施日新月异,彻底改变了水运设施落后的面貌。通过芜申运河宣城段、水阳江航道和汪联河航道整治,新增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60公里,结束我市没有高等级航道的历史。建成了郎溪定埠综合码头、宣州综合码头和汇金物流码头,1000吨级泊位实现从无到有,增加港口吞吐能力500万吨。目前,全市拥有7个内河港区,22条航道423公里,码头泊位15个,运输能力达400万载重吨,宣城逐步从从一个船舶大市发展成为水运强市。2020年正在水阳江航道整治、宣州综合码头二期等重点航运项目建设,将实现1千吨级船舶长年通航。未来,以水阳江干线航道改造提升为契机,依托芜申运河,实现通江达海的目标,建设国家二类水运开放口岸,整合港口功能,加速融入长三角港航一体化,成为沟通长三角的内河转运补给枢纽港。

枢纽场站建设成效显著,便捷的集散体系基本形成

宣城市枢纽场站建设成果丰硕,全市现有49个客运站,其中一级客运站5个(宁国、郎溪、绩溪、泾县、宣城)二级客运站2个、三级客运站2个、四级客运站17个,五级客运站23个;区域城乡换乘中心陆续建成,市本级建成宣城客运总站、城东、城北换乘站,实现了城乡客运有效衔接。随着这些客运站的开通运营,将实现公路客运与铁路客运、公交、出租无缝隙“零距离换乘”,从而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方便旅客出行。2020年开工旌德客运枢纽站,届时每县都将有1个大型客运站。

初心引领实干,使命呼唤担当,站在新征程的当口,宣城交通人将继续奋勇前行,扎实开展“交通建设提升年”、“服务品质提升年”、“行业监管提升年”、“科技信息提升年”、“干部能力提升年”、“党建工作提升年”,奋力开创以项目为根本、服务为基础、安全为底线、科技为先导、人才为保障、党建为统领的交通运输发展新局面,用汗水、用实干为民铸就幸福路!全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交通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