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省两会】《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胡旭 发表时间:01-15 09:03

攻坚克难,迈出现代化建设新步伐——《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上)

《报告》指出,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奋力拼搏,较好完成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亮点】

2018年发展成就

【摘要】

《报告》从六个方面总结了201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脱贫攻坚连战连捷;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点击】

2018年,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科技创新方面,13个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启动建设,中国科大全球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合肥诞生,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首次实现等离子体电子温度1亿度,业界实际运算性能最高的数字信号处理器——“魂芯二号A”研制成功,世界唯一让机器达到真人说话水平的语音合成系统在科大讯飞实现,一大批重大源头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结构调整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3.9%和16.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4%,世界最薄0.12毫米电子触控玻璃成功下线,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1万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12万辆、占全国13%,CA20型飞机样机首飞成功,维信诺第六代柔性显示器生产线开工建设,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全省PM2.5平均浓度49微克/立方米、同比降幅达12.5%,优良天数比例71%、提高4.3个百分点。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75.2%、提高3.5个百分点,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82.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民生保障方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亮点】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摘要】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坚持从供给侧发力,全面落实中央“六稳”工作要求,完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有针对性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点击】

2018年,全省退出煤炭产能690万吨,压减生铁粗钢产能228万吨,有序处置省属“僵尸企业”58户。新增贷款4278.8亿元,直接融资5771.6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6家、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127家。减轻实体经济负担1303亿元。树牢“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事”的观念,制定实施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意见,新增小微企业银行贷款1506.7亿元,减免小微企业税费65.2亿元,民间投资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0.3%,民营企业数量首次突破百万户、达112.8万户,民营经济在又一个发展春天迸发出更强的创造活力。

【亮点】

持续加强创新驱动

【摘要】

持续加强创新驱动,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进一步下好创新“先手棋”。制造强省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点击】

2018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高新技术企业达4710家,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天地信息网络(安徽)研究院成立,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省级合肥滨湖科学城正式挂牌,10个安徽省实验室和10个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组建运行,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省科技融资担保机构完成组建,新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3个、众创空间47个。芜湖、马鞍山市入列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界首、宁国、巢湖市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淮南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引进扶持5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制造强省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出台支持数字经济、机器人、集成电路、现代医疗医药等产业发展政策,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中国声谷建设、新材料产业发展等规划。

【亮点】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摘要】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升发展整体效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深度融入国家区域总体战略,“一圈两带三区”联动发展机制加快构建。

【点击】

全年粮食总产801.5亿斤,实现“十五连丰”。基本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7.6%,“三品一标”农产品净增1114个。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7万人。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三变”改革的村分别达5856个和3752个,累计分红1.2亿元。完成114.9万户农村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6%,建成247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成817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我省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全面展开,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获批实施。 100万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镇,4个省级特色小镇入围全国最美特色小镇50强。制定实施县域经济振兴支持政策,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亮点】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摘要】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在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节点,以更大力度推动重点改革落地见效。全面扩大开放迈出新步伐。

【点击】

深化“放管服”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开,“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取得突出成效,权责清单制度和编制周转池制度不断完善,“减证便民”省市县三级申请材料分别精简51.9%、57.7%和56.2%。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省级网上可办事项达96.14%、市县达99.93%。“四最”营商环境的打造激发了市场活力的源泉,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29.46万户、增长27.23%,新登记市场主体突破80万户,市场主体突破400万户、达445.1万户。省属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基本完成。省港航集团组建运行,终结了我省港口资源长期“小散弱”的格局,打开了我省港航事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扩大开放方面,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00亿美元,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34%、25%,对“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和投资分别增长9%和1倍以上。积极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组织2463家企业采购,成交额居全国前列。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70亿美元、增长7%。对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进行优化整合。马鞍山综保区和合肥空港、安庆(皖西南)、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成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构建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高端交流平台,共签约合同类项目436个,投资总额4471亿元。

【亮点】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摘要】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圆满完成年度脱贫目标。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点击】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2018年,我省扎实开展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压降、非法违规金融活动打击、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政府隐性债务“四清四实”专项整治等行动,重点领域个案重大风险得到稳妥处置。脱贫攻坚方面,到村、到户产业扶贫项目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8.71%,建设就业扶贫驿站607个、扶贫车间1303个,开发公益岗位12.43万个,吸纳10.22万贫困人口就业。完成1.99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全面落实“351”“180”健康脱贫政策,贫困人口综合医保实际补偿比90.48%。以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为重点,加大对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行蓄洪区等深度贫困重点区域支持力度,编制实施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完成115个庄台综合整治。污染防治方面,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88%和78.6%。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全面推广,空气质量、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运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初步建立,河(湖)长制深入推行,林长制率先全面推开。加强环境执法,排查清理“散乱污”企业13399家。

【亮点】

着力加强社会建设

【摘要】

着力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持续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大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就业援助、援企稳岗、再就业帮扶等专项行动。健康安徽建设取得新进展。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步调整,城乡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完善。

【点击】

2018年,我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2所,首批364所智慧示范学校和实验学校加快推进,金寨县智慧学校建设试点取得成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深入推进。率先出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与中小学教师待遇优先保障政策落实挂钩,教师待遇得到有效保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0.5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2.83%,城镇调查失业率预计维持在5%以下水平。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50%,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90元。社会治理方面,建成市县乡村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展安全生产攻坚行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整治,建成高速公路全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恶劣气象条件监测预警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密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2.97万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

财政收入5363亿元,增长10.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进出口总额增长1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企业利润增长15%

脱贫攻坚连战连捷

预计18个贫困县摘帽,725个贫困村出列、72.6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如期实现

贫困发生率由上年的2.22%降至0.93%

基础设施和薄弱环节

“补短板”持续发力

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545个、建成1518个

引江济淮工程全面展开,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扎实推进昌景黄高铁安徽段、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杭黄高铁、庐铜铁路、滁淮和广宁高速公路建成运营

建成“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工程2万公里,3年7.2万公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提前完成

农村电网低电压问题基本消除,所有行政村实现通光纤、通4G网络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达13983元,缩小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93元、增长8.7%,高于全国增幅

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9.42万套,基本建成29.17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6.75万户

制造强省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合肥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第三批13个重大新兴产业工程、17个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启动建设

“数字江淮”中心挂牌运行,1500个企业实施“皖企登云”计划,“智慧+”应用试点示范向多领域拓展,合肥、芜湖、马鞍山市入选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0%以上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增长16.8%,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6.1%,快递业务量突破11亿件、增长30%

农村电商全覆盖加快推进,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400亿元、增长50%以上

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贯通长三角省际“断头路”2条、开工建设4条

合肥、芜湖、宣城市加入G60科创走廊

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基地规划编制、港口群协同发展、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等工作顺利推进

(记者 胡旭)

——————————————————————————————————————

坚定信心,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

《报告》强调,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要牢牢把握并全面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高质量推进五大发展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关键词】

总体思路

【摘要】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贯彻“八字方针”管总要求,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决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关口。三是下好创新“先手棋”,着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四是发扬敢为人先精神,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展现新作为。五是统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加快培植安徽发展新优势。六是坚持民生优先,切实办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实事要事。

【解读】

《报告》提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注重以“破、立、降”并举,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注重以市场化改革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以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畅通经济循环,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报告》明确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在即,必须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看得更重、摆得更前、抓得更紧,针对突出问题,加固底板,增强薄板,拉长短板,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赢得主动。《报告》庄重承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制度、守住底线,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平安安徽建设水平,让全省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关键词】

三大攻坚战

【摘要】

奋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大别山等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作为首重,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织密扎牢“两不愁三保障”网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全省人民享有更多青山碧水的美丽、蓝天白云的幸福!

【解读】

《报告》把奋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摆在2019年重点工作的首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继续推进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压降行动,加强债券市场违约风险防控,稳妥推进国有企业去杠杆,强化对融资平台、产业投资基金、PPP项目规范化管理。脱贫攻坚方面,确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构建防止返贫、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污染防治攻坚方面,推进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柴油货车污染专项整治和扬尘污染防治,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确保PM2.5平均浓度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加快重点污染河流、湖泊治理,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深入开展沿江化工污染治理、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等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巢湖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入湖河流污染治理,系统推进雨污分流、截污纳管、达标处理、生态补水、湿地净化等工程。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环保问题。

【关键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

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和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和数字经济。

【解读】

今年将实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升级。深化工业精品提升行动,推动企业实施先进标准、加强品牌建设,让安徽制造畅行全国、走向世界。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目标,以规模化发展为导向,打造“三重一创”升级版。扩大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业优势,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进“中国声谷”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及智能语音产业集群。扩大“智慧+”应用试点示范,让数字经济更广泛地融入生产、服务和生活。

【关键词】

创新能力和效率

【摘要】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推深做实“四个一”创新主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汇聚更多创新人才。深入推动开发区创新升级。

【解读】

今年将以合肥滨湖科学城为依托,全力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创建,抓好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等大科学装置预研。深化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成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扩大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加强国家级研发机构创建,支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县(市)、乡镇。实施500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领域,在脑科学与疾病、靶向药物、纳米材料、新能源等方面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努力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深化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实施开发区创新能力提升、特色产业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专项行动,提升创新资源集聚功能。

【关键词】

内需潜力

【摘要】

着力开拓内需潜力。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解读】

今年将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优化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完善城乡快递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创新转型。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发展文化、旅游、教育、育幼、养老、医疗等服务业。以项目建设为主体,以行业监管和市场营销为两翼,深入推进旅游强省建设“五个一批”工程,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名县、特色村镇、领军企业和新业态品牌。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新热点。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摘要】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优化升级农村电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农村改革。

【解读】

农业生产方面,今年将稳定粮食产量,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管护行动。坚持“农地姓农”,彻底整治“大棚房”问题。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保护生猪基础产能,推行养殖业“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新模式。乡村产业发展方面,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要尽量留在农村,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要尽量留给农民。深化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新增农村电商经营主体5000个、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100亿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以“三大革命”“三大行动”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县乡政务服务向行政村延伸。农村改革方面,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开展改革的村分别达40%、30%,让沉睡的农村集体资产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摘要】

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推进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统筹推进区域联动发展。加快县域经济振兴。

【解读】

今年,我省将深度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规划纲要编制,制订安徽实施方案。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监管一体化进程,推进世界级机场群、城际轨道圈、国省干支线、油气管网统一规划和建设。在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上,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统筹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加快企业进园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转型,突出加强现代制造业体系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安徽方案,编制绿色生态廊道、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网络、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在区域联动发展上,推动合肥都市圈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大对大别山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支持。在振兴县域经济上,启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推动县域与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战略合作全覆盖,支持引导县域在大中城市设立异地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级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示范)县。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摘要】

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全面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解读】

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财税金融改革方面,推进省以下相关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稳妥推进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积极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设立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创板,扩大挂牌企业规模,积极对接上交所科创板。在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上,今年将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破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落实更大规模减税和更明显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加快清零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设立10亿元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00亿元以上民营企业纾困救助基金,用好总规模200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盘活政府性存量资产、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摘要】

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外贸稳外资。加快大通道大平台建设。

【解读】

今年将加强多元化市场开拓,加快市、县外贸平台公司发展,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及非洲等新兴市场,推进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省级产业园区建设,促进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50%。加大“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运行密度和辐射面,提升重点机场国际航运能力。深化口岸建设,强化“区港联动”,进一步提升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辐射带动效应。今年还将办好第二届世界制造业大会。

【关键词】

保障改善民生

【摘要】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推进健康安徽建设。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解读】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地区、行蓄洪区的定点招工计划。教育发展上,启动实施安徽教育现代化2035。推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00所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75%和45%。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进一步推进智慧学校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使乡村特别是偏僻乡村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健康安徽建设方面,将完善县域医共体模式,探索建立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完善医药集中采购机制,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探索建立基层智慧医疗标准规范,为全面推开打好基础。社会保障方面,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加快构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1.45万套,基本建成10.19万套。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其中新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等项目。

【关键词】

平安安徽

【摘要】

扎实推进平安安徽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解读】

平安为基。在社会治理创新上,我省将完善基层网格管理和指挥平台,推进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整合。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开展国家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建设,构建开放的社区服务综合体。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与运用,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上,将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健全和落实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成危险化学品、消防、地质灾害、城市管网等领域安全监测信息系统。推行“两客一危”车辆动态监控管理,落实公交车驾驶安全保护措施。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

【关键词】

法治政府效能政府

【摘要】

加强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机构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政府履职能力和水平。

【解读】

《报告》对加强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建设作出四个方面部署:转变职能,全面提升施政本领;有效治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优化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狠抓落实,切实做到勤政廉政。明确要求,坚持崇尚实干、力戒空谈,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全面实起来。

“实干书写精彩答卷,奋斗开创幸福未来。”《报告》号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协力、苦干实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而努力奋斗!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5-8%

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

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以上

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金融财政风险有效防控

9个贫困县摘帽、64个贫困村出列、40万贫困人口脱贫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量部分全部用于贫困革命老区县、深度贫困县

统筹脱贫攻坚与可持续发展

加快包括脱贫攻坚在内的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实施现有庄台、保庄圩综合整治,建设低洼地居住人口和庄台超容量人口迁建工程

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项目

特色种养业项目覆盖到75%具备条件的贫困户

帮扶3万贫困人口就业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000人,全面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

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脱贫攻坚

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制定专门扶持政策

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

开工建设合肥—新沂高铁和巢湖—马鞍山、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

加快推进滁州—南京城际铁路建设

开通运营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北段、郑阜高铁新增高铁运营里程400公里

开工合肥新桥机场改扩建项目

推进阜阳、安庆、池州机场改扩建和芜宣机场、庐江通用机场建设

加快新建亳州、蚌埠、宿州、滁州机场和迁建黄山机场前期工作

开工合肥—六安—大顾店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

完成合宁、合安、芜合高速190公里八车道改扩建

建成池州长江公路大桥

推进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合肥—周口高速公路寿县—颍上段前期工作

引江济淮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60亿元

开工建设怀洪新河洼地治理工程、30座重点易涝地区排涝泵站、50个中小河流治理和390座小型水库加固项目

开工建设阜阳华润电厂二期

基本建成宣城—黄山天然气干线

推进“光网城市”建设,全面完成城市光纤化改造

(记者 胡旭)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