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40年改革获得感】牵头合作社,事业有奔头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史力 发表时间:11-15 08:26

周坑村以前很少种菜,现在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村民邵鸿来的合作社也红红火火。

11月10日,清晨,登源河上飘着轻雾,河湾间的周坑村若隐若现,宛若仙境。村头是一大片蔬菜基地,阳光照在叶片上草丛间,露珠闪闪发亮。远处,蜿蜒的龙须山五彩斑斓。

“不要捆这么紧,莴笋嫩,紧了容易坏。 ”菜地里,一群庄稼人正忙着收莴笋,邵鸿来走来走去,不时叮嘱。

这片紧挨着登源河的良田,大概150亩,是绩溪县临溪镇周坑村鸿利蔬菜合作社的基地。 “今天收四季豆、莴笋,送到杭州和江西上饶,货车在村口等着。 ”邵鸿来脸颊很瘦,顶着一头乱发,穿件杏黄色皮夹克,说话轻言细语。2016年,他返乡成立了合作社。

“以前在上饶打工,也做过菜贩子。现在算是找到一份事业干! ”沿着田间阡陌,记者与邵鸿来边走边聊。大棚里,又一季的莴笋刚长出锈红色小苗,最后一批紫茄子等着摘,花菜已结出乳白色的菜心……

“合作社能搞起来,主要是政策好。 ”邵鸿来回忆,过去搞蔬菜运输,办各种证特别复杂,而现在办合作社手续很简便。去年受灾,县里给了3万元自救资金,今年又给了7万元扶持资金,“干事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

上了村道,迎面走来一位老人。“过去很少种菜,不会种,也卖不掉。 ”老人叫周其范,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在当村长,2012年退休。 “竹笋、菜吃不完就喂猪。农活那么忙,谁到镇上坐着卖? ”

先是修起了路。 2012年通车的绩黄高速,经过临溪镇;2017年通车的省道S215经过周坑村。大路把周坑村与外界连起来,蔬菜几小时就能运到杭州等大城市。

合作社迎来政策春风。 2012年省政府发布意见扶持合作社发展。 2013年,我省又在全国率先出台政策发展家庭农场。目前全省农民合作社近10万个。 “培育‘主心骨’,让合作社带着小农搞大生产。 ”绩溪县副县长汪逸说,全县已经有了近400个合作社。

“家家都种菜,笋子也不喂猪了,都卖给合作社,起码户均年增收2000元。 ”周其范说,过去的公社搞合作,现在的合作社才是真联合、大生产。

因为忙,邵鸿来的爱人郑翠枝今年初辞了职,打理家务。 “打工简单些,回来这大半年忙死了,都说我老了。”郑翠枝一边瞅老公,一边笑,回来他能一心扑在合作社上,今年就比去年做得好,成员有近200户。

“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技术。 ”邵鸿来高兴地说,年初请了技术员,现在小南瓜、莴笋、蚕豆比去年好,大棚蔬菜也会搞了,“搞得好,跟着干的人就多,今年面积翻了番,还有贫困户跟着脱了贫,特别有成就感”。 “明年请镇、村帮你申报资金项目,把你这里建成扶贫基地,还要引导贫困户入股,让你带动更多贫困户致富。 ”汪逸鼓励邵鸿来。

中午,晨雾散去,大朵白云藏在远处山谷间,一动不动。一行人就在邵鸿来家吃农家饭。

住了近20年的房子有点陈旧,邵鸿来说顾不上这些,先把合作社干好。 “明年把一部分地转租给村民,包收购,带动更多人,再上些烘干设备,行情不好的时候就不怕了。 ”邵鸿来说,赶上好时代,踏踏实实干,人人都能干出一番事业。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史力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