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牛传勇接受长三角三省一市新媒体采访团专访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发表时间:07-05 16:53

7月5日上午,长三角三省一市新媒体采访团专访了宣城市副市长牛传勇。据介绍,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召开之后,宣城市在全省率先召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提出了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的目标。

当前宣城市正结合自身实际,将重点在互联互通、生态环保、改革创新、合作共赢上发力,给宣城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同时牛传勇副市长还介绍到,宣城市把一批本地干部送往长三角地区挂职锻炼,将那里的先进理念带回宣城。 (记者  邹德才  苏艺  彭旖旎  徐慧冬   喻学超 王宣)

图为宣城市副市长牛传勇接受长三角三省一市新媒体采访团专访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提问

中安在线记者徐慧冬提问


媒体: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6月1日召开,会议明确了今后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您认为,贵市能从哪方面发力,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的发展?

牛传勇:今年6月1日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与以往相比,成果前所未有,制定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近期工作要点,签署的14个合作协议,内容实实在在,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意义。6月12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召开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提出了“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的目标。结合宣城实际,我们今后将重点从以下4个方面发力,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

一是在互联互通上发力。核心是通过持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凸显宣城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突出地缘优势,进一步提升宣城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通达、配套和保障能力。

6月1日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签署的《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已经确定了要打通省际断头路第一批项目17个,其中涉及我市项目就有3个,分别是宁宣杭高速江苏高淳段、溧阳至广德高速江苏溧阳段、申嘉湖高速西延工程浙江安吉段。可以说,这将为我们进一步掀起大交通建设高潮吹响了号角。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广宁高速、芜黄高速宣城段建设进度,加快宣泾高速、申嘉湖高速西延工程我市境内中溪至唐舍段前期工作,协调推进G50芜湖至广德复线或“四改八”、扬绩高速黄山连接线等项目前期工作。

2.铁路机场项目。力争2018年杭黄高铁开通运营、芜湖至广德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2020年前商合杭高铁建成通车、皖赣铁路芜湖至宣城段扩能升级;力争2018年开工建设宣绩高铁;力争2020年前启动杭临绩铁路、镇宣铁路、宁宣黄铁路建设;积极与南京市共同推进宣城至芜宣机场至南京高淳轨道交通前期研究工作;芜宣机场力争2020年建成通航。

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同步加快市域范围内的道路微循环项目,以及水运项目建设。计划到2020年,全市综合交通网络总规模达到1.5万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建成中心城区一小时通达沪宁杭的骨干交通体系。

二是在生态环保上发力。宣城自然生态良好,是长三角地区天然的后花园和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今年4月26日,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服务长三角等地区绿色生态屏障功能,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保护南漪湖等湿地资源,加强清凉峰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控制水土流失,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好矿区生态恢复,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与南京、杭州、常州、湖州、芜湖等毗邻城市合作,共同保护区域饮用水安全,合力推进大气污染协同防治。

三是在合作共赢上发力。宣城直接毗邻长三角,与长三角地区的交流合作十分密切。据不完全统计,宣城的招商引资项目80%以上来源于长三角地区。近年来,我们按照“向苏浙对齐、在全省争先”的工作总要求,把产业承接作为参与长三角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园区共建、精准招商和产业协同,着力构建与长三角高端产业配套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与长三角产业互补协调的发展格局。全市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均与长三角园区签订了共建协议。在6月1日会上,宣城和其他8个市(区)共同签署了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把三省一市用一个实的纽带联在一起,特别是与松江签署了合作共建松江宣城产业园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一方面要真正把已经搭建的合作平台做实做好,深化互动互访,建立常态机制,推进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化全面深度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将着力优化政务服务软环境,充分发挥宣城的空间支撑、产业配套基础、发展要素保障等优势,实现深度参与长三角分工协作和融合发展,真正做到“中部的成本、东部的市场”。

四是在改革创新上发力。持续深入推进机制体制对接。2016年,我们就提出了政务服务学上海自贸区,城市管理建设学杭州,创新学苏州,生态建设学湖州。各县市区、各园区都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定位,很多单位也和长三角兄弟单位建立了对接联系。但从体制机制的“真经”上面,我们现在学得还不够。此外,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与长三角兄弟地市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下一步,我们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学习借鉴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上海松江“简政放权+互联网+店小二”等经验,探索推行一网通办,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与沪苏浙同频共振,着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与此同时,我们还将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着力加快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实现国家级高新区“零”的突破,继续保持引进高层次科创人才团队在全省领先,持续深化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等等。通过这些努力,使得我们在发展环境和产业协作配套能力方面得到持续的提升,也就是说要积极练好内功,以在长三角新一轮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跟上节奏、找到状态。

媒体:长三角已有交通、产业、科技、环保等12个方面的专题合作。但在我们采访过程中,有不少老百姓问,长三角一体化跟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您能给大家讲讲,长三角会在哪些方面给这一地区的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

牛传勇:您的这个问题当中提到了“生活”和“获得感”两个关键词,我认为十分精准,对于这一地区的人民群众来说,这必定是他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长三角一体化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12个专题里面有很多都涉及到民生领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是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的最好检验。

一是出行将更加便利。这个很好理解,上面已经提到过。一方面,各个地市都将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一批省际“断头路”会逐步打通并网运行,将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增加长三角地区间的要素流动,便捷周边百姓出行。另一方面,这一地区城市之间还将共同推动区域内高速公路逐步实行免费通行,以降低物流和出行成本,这又是一大直接利好。

二是环境将更加优良。以我们宣城为例,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市本级和下辖的广德、宁国、绩溪与长三角接壤市、县都建立了联动工作机制,环境监测数据实现了数据共享。下来,我们还将重点聚焦标准衔接、科技攻关和生态补偿等方面,加强与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城市合作,开展区域环境联合执法,互换共享大气、水、固体废物、辐射环境、重大项目审批等环保资源和信息,共同保护青山绿水,让老百姓享有更好的生态环境。

三是就业将更加充分。还是以我们宣城为例,一方面,通过深度参与长三角分工协作,我们可以更加高质量地承接长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根据我们的产业发展规划定位,更好地引进一批优质项目,这将有效增加我们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将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工程,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将为区域内群众带来大量的创业和就业机会,我们的优质农林特产品销售渠道也将得到极大拓展,这也将为群众发展生产带来广泛机遇,等等。

四是公共服务水平将更加优质。这是一个重头戏。对老百姓而言,最直接的实惠还是体现在公共服务领域,比如:在医疗方面,我们将引进沪苏浙高等级医院来我市投资建设分院或专科医院,推进我市医院与长三角地区医院结对共建,完善专家联合培养机制,提升医技水平,让老百姓在宣城就能享受上海、南京等地高水平医疗服务。同时,加快实现异地医保就医直接结算等。在教育方面,我们将引进沪苏浙高校、中小学校来宣城投资建设分校或分支机构,与南京等周边城市建立资源对接、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协同育人工作体系,让宣城的孩子们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在养老方面,我们正在推进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今年要实现长三角地区认证互认,2020年要建立长三角地区统一的大数据交换平台。

媒体: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员,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您认为我们市的优势和短板分别在哪里,还可以做哪些工作?

牛传勇: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员,宣城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在安徽东向发展战略中的桥头堡优势。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已明确把宣城定位为“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要素保障方面,省委、省政府给予宣城更多倾斜。

二是良好生态、环境容量等绿色发展优势。宣城是长三角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绿色化示范城市、低碳试点城市。境内森林覆盖率58%,部分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近80%。空气优良率超90%,空气环境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三是区位优势。我市处于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和上海“三圈一龙头”的中心地带,距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长三角核心城市均在300公里以内。

四是已有产业形成的配套和竞争优势。上海以高端研发制造为主,江苏苏州和昆山等地以台资企业为主,浙江以民营企业为主,我市恰好同时拥有这几方面的基础。

五是空间支撑优势。我市在G60科创走廊9个市、区中,是除杭州以外地域面积最大的市,拥有发展的空间支撑。

但也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不充分仍然是我市基本市情,在长三角城市群大家庭中,宣城仍处于后发位置,总体实力、创新能力与沪苏浙的差距很大,在G60科创走廊的9个市、区中,我市是唯一工业产值没有突破3000亿的地方间。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大力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四个特色之城”建设取得实效,努力在全省发展方阵中争先进位,成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主要目标如下:

1.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奋力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力争赶超浙江省丽水市、衢州市、舟山市,缩小与湖州市差距。力争到2021年,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8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迈上1万美元台阶,人均财政收入迈上1万元台阶。

2.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建成充满活力的现代产业之城,构建创新发展新模式。重大创新创业平台、产学研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65%,进入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行列。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全部实现翻番;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创成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

3.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建成要素汇聚的综合枢纽之城,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以宣城为枢纽、县县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的道路交通网络;中心城区1小时通达沪宁杭合,市域内形成“1小时市到县、半小时县到镇”交通圈。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和社会活力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76%;经济开放度显著扩大,成为沪苏浙要素资源辐射的重要承接地。

4.城市魅力全面提升,建成有品有位的文化生态之城,彰显中心城市新形象。中心城区首位度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力争中心城区人口达65万左右,建成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左右;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别达30%和40%以上,成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等城市和全省新兴增长极。

5.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建成共建共享的平安幸福之城,创造美好富足新生活。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脱贫、村出列”目标全面实现。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现代化和健康宣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媒体:作为一名市民,您对于长三角一体化最期待的是什么?

牛传勇: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有幸身处此间,从一个市民的角度,我期待今后我们能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美的环境,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的老人能够得到更高水平、更加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邹德才 彭旖旎 苏艺 徐慧冬 喻学超 王宣  编辑:唐娜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