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老手艺人的故事] 吴宗祥:污浊双手铸匠心
来源:宣城新闻网 作者:程雯惠 发表时间:06-24 07:09

“四季坐守尘埃里,笑看行人步态盈,修修补补三十年,污浊双手铸匠心。”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上个世纪老行当卖货郎、剃头匠、补锅匠等,要么已成往事,要么举步维艰,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泾县茂林镇这名贫困的孤寡老人,依旧执拗地坚守着他的手艺。一架破旧的三轮车上插着一面五星红旗,一个陈旧的木箱子里堆着上个世纪的装备,老人终日低着头,用着老式的手摇修鞋机,为过往行人提供便利,他就是这个时代即将消失的手艺人——修鞋匠吴宗祥。

今年76岁的吴宗祥,是茂林镇奎峰村分散供养的五保贫困户,人很清瘦,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他在茂林镇上“露宿街头”三十余年了。镇上的居民说,吴宗祥为人老实,修鞋手艺很好,收费又低、童叟无欺。现在一两元钱也许买不到什么,但在吴宗祥的修鞋摊上,有时能修好一双鞋子,有时能修补一个背包,有时候可以换条崭新的拉链……

坚守,贫困老人孤独的修补一生

年轻时候的吴宗祥在生产队种过田、放过牛,但因为家庭贫困,人又老实,一直没娶上媳妇。生活所迫,于是46岁的时候,专程去芜湖的南陵县学习修鞋技术,学成回来后,在镇上摆摊修鞋,这一修就是30多年。他熟练掌握了修鞋技术,同时还琢磨着修伞、修包、换拉链。

现在修鞋的客人越来越少,年老眼花吴宗祥,许多修补的精细活都看不见做了,再要遇上阴雨天色晦暗,手动修鞋机穿线都看不见,有时修补的客人都会帮他穿个针引个线什么的。年迈的吴宗祥心脏又不好,每年吃药要花销五六百元,除了摆摊修鞋外,自己还种点了口粮田来,维持生计。

匠心专注

笔者告诉吴宗祥:“你是分散供养的五保贫困户,现在有扶贫政策,有养老保险、五保金,生病还能报销,都是政府兜底,国家不会不管你的,就不要日晒雨淋出来摆摊了。”吴宗祥笑着说:“是呀,要不是共产党政策好,我恐怕会饿死了。但是现在自己还能动,不能眼巴巴靠国家养着啊!”镇上的居民也说:“这么多年来,东西要修补,第一时间就去找他,若他哪天没来,我们就麻烦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衰落,老手艺人逃脱不了的命运

这些年,吴宗祥的修鞋摊,好的时候一天会有十来个客人,大多数时候一天也就三五个客人,而每补一双鞋大约2、3元钱左右,一天下来,基本就挣十几元钱,一年收入也就八九百元。当笔者告诉吴宗祥,其实你收费可以适当的涨点价,他无奈着摇头说:“现在生活条件好,如果涨价人家宁愿买新的,也不愿意再修。”是的,随生活水平的提高,修鞋的人越来越少,但吴宗祥一直坚持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2点守在街上。他认为,来找自己修补的都是镇上老熟人、回头客,拿着东西找不到人修,会给别人造成麻烦。就算有时候一天等不到一位顾客,仍然在那个角落默默坚守。

茧手

“您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准备干几年?有没有人想跟你学这门手艺?”笔者问吴宗祥,老人想都没想便说:“现在的年轻人谁还会学这种“讨饭”的手艺。我也是干一天算一天,哪天倒下了就不干了。”我顿时缄默,看着他苍老的脸庞,满是油污老茧的双手,想想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温饱的手艺,确实不太会有年轻人想要来传承。

渐行渐远的手工艺,逐渐老去的手艺人,大部分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但它承载的那份文化、凝固的那份记忆、保留的那段岁月,让经历过的人们久久难忘……(程雯惠)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