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宣城市多元助学 为寒门学子铺通途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记者 张敬波 发表时间:09-08 10:50

开学季来临之际,宣城市不断整合扶贫资源,多方筹集助学资金,全面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

本报记者 张敬波

发挥载体作用贫困新生有学上

8月25日上午,郎溪县凌笪乡的大学新生王倩收到了一份意外的惊喜,一份2000元的贫困助学金打到她父亲的 “一卡通”上。原来,这是乡计生办通过人口基金为她申报的贫困助学金。

王倩的家庭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父母均患重病并丧失了劳动能力。今年8月,她收到了淮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面对高额的学费,一家人一筹莫展。乡、村干部在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及时为她申报了人口基金的贫困助学金。不仅如此,作为贫困家庭的大学新生,王倩同时还享受“栋梁工程·圆梦大学”6000元助学金。乡扶贫办还将她纳入“雨露计划”救助对象,为她申报了每学年3000元的助学金,资助她直到大学毕业。

和王倩一样,该乡付雪莹也是大学新生,和奶奶、父亲一起生活。奶奶年迈,父亲常年生病,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每学期8000多元的学费倍感压力。对此,政府除了继续让她享受 “雨露计划”每学年3000元的资助外,还为她申请了红十字爱心银行助学基金5000元,帮助她圆了大学梦。

“扶贫必扶智”,教育助学脱贫是斩断穷根的基础性环节。近年来,宣城市高度重视贫困学子的就学问题,充分发挥教育智力扶贫优势,不断整合扶贫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多方筹集助学资金,全面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让寒门学子不再为上不起大学犯愁,为他们一举铺就了从家门到校门的通途。

据宣城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以来,他们围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资助全覆盖”这个核心任务,强力实施脱贫攻坚八项行动之一的教育助学脱贫行动,建立教育助学脱贫工作台账,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拓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受助渠道,多渠道实施教育助学帮扶行动,形成教育助学脱贫工作合力。今年春季学期,全市共资助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及在园幼儿4995人,共发放资助资金506.125万元;省扶贫办、省教育厅于4月底首次下发建档立卡学生信息数据库,该市各县市区及宣城职院、市直学校经比对认定,补发当年未掌握的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共223.4375万元。

为了发挥教育助学扶贫合力,该市出台 《宣城市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全力支持各地各部门开展教育助学扶贫等工作。其中,市扶贫部门开展“雨露计划”资助活动,团市委开展“栋梁工程·圆梦大学”资助活动,市妇联开展“春蕾计划”助学活动,市总工会开展“金秋助学”资助活动,市残联组织开展对残疾学生的资助。

其中,由共青团宣城市委发起的“栋梁工程·圆梦大学”爱心助学活动,已连续实施15年,成为该市知名公益品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15年来,共募集资金3051万元,帮助了9164名寒门学子顺利进入大学校园。其中,2017年,市本级募集87.1万元,重点资助194名贫困家庭学生,第一批次19.4万元助学金已发放到位;由各县市区团委牵头,共整合资金138.59万元,向439名新生提供了帮助。

激活社会力量编织严密助学网

8月中旬,泾县王直助教中心发放2017年下半年“一对一”贫困学生资助金15万元,帮助94名家境贫寒、品学兼优、自强不息的学子顺利完成学业。曾得到王直助教中心资助的叶远飞已毕业,他传承爱心,成立“感恩联谊会”,筹集“感恩基金”,反哺该中心。此外,他还“一对一”资助泾县贫困学子倪凤直至大学毕业。

自1998年创办留守儿童助教中心开始,王直老人二十年如一日,关爱留守儿童,让1300名留守儿童有了温暖的家。同时,他还与193名爱心人士一起,通过“一对一”等方式资助了254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资助金额达284万元。其中,大学生104名、硕士生18名、博士生4名。

王直助教中心是宣城市各地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助学的典型。据泾县教体局办公室负责人潘玉华介绍,该县在推进教育助学扶贫的过程中,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形成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助学为荣的良好社会氛围。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该县社会助学资金投入达75万元,其中来自社会爱心企业的资助金达60万元,创历史新高,是历年捐助资金平均额的近3倍。

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受助全覆盖

宣州区敬亭山街道巷口桥村是宣城市“股改分红第一村”,该村赵文俊和吴淑霞今年分别被池州学院和合肥学院录取,分获1000元和2000元的资助。这笔资金是该村2002年就设立的“栋梁资金”,设立15年来,先后资助大学生40名,累计发放栋梁资金7.2万元。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补助资金也从最初的200~400元,提高到目前的800~5000元不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前助学载体较多,不仅有政府各个部门设立的助学项目,还有社会机构,包括个人进行的捐资助学,这些立体交叉的助学载体,有必要进行资金和项目上的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能,从而实现困难大学生受助的全覆盖,确保不遗一户、不漏一人。

记者从泾县教体部门了解到,为了整合资源,他们设立了贫困学生资助办公室,制订了 《泾县贫困大学生专项资金筹集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了教育助学脱贫专项行动组。仅2017年,该县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和向爱心企业募捐共筹集贫困大学生资助金85.1万元,用于资助新考上大专院校的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和一般家庭困难学生186人。其中县教体局争取爱心企业援助52.5万元,团县委实施的“栋梁工程·圆梦大学”资助行动募集资金21.1万元,县总工会争取上级资金10万元,县卫计委争取贫困人口助学成才资金1.2万元,县妇联争取上级资金3000元。

实际上,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各项扶贫资金的整合。宣城市出台专门文件要求,除各种补贴给农民个人的资金、救灾资金及其他国家规定有特殊用途的专项资金外,将中央、省、市、县安排的扶贫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地方政府债券以及财政撬动的社会资金等各类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全部纳入整合范围用于扶贫。所有投向贫困地区、用于扶贫项目、落实到贫困人口的相关涉农资金,要纳入扶贫资金严格管理,用途不变,专款专用。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