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大手笔绘就大宣城 ——我市强力推进城市大建设纪实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9-08 09:54

“这几年宣城的变化太大了,大家越来越喜欢管宣城叫‘大宣城’了!” 市文广新局文艺科工作人员汪丹对宣城这些年的变化深有感触,“你看,来了朋友可以去宛陵湖、新港国际城转转,出门不远处就有公园。除此之外,图书馆、规划馆、体育馆一座座场馆拔地而起,宣城人在家门口能看到的赛事也越来越多。城市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诚如汪丹所说,近年来,宣城立足构建“山水生态宜居”的“双百”城市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精细化管理,全力以赴掀起城市建设的新热潮,在中心城市建设中取得新突破,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

看——

市体育中心在城市南端初现雏形,未来这里将上演更多精彩;

水阳江大道闭合段东段跨水阳江大桥沟通南北,宣城环路的打通又迈进了一大步;

宛陵湖东湖建成后,宣城的后花园会更美……

一座美丽活力之城正向我们初展姿容。

“双百定位”,

大气魄拉开城市框架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和灵魂,决定着城市建设的方向、水平和质量。城市建设,规划先行。

时间追溯到2016年10月30日,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宣城打造成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推动芜马宣城市组群建设”。2016年12月,省政府专题听取规划汇报,明确“支持宣城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在宣城进行全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改革创新试点”,并列入省综合改革试点。

在这次会议的基础上,我市开始了《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下文简称《规划》)编制工作。2017年2月16日,《规划》(草案)在宣城市人民政府网站第一次和市民见面,未来十四年的城市“生长”吸引了广大宣城人的目光。

市民们欣喜地看到,到2030年,宣城将秉持生态立市、创新活市、工业强市、文化名市和打造“四个特色之城”的发展战略,建设出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未来的宣城将是长三角重要的工贸基地、旅游胜地、交通物流枢纽,历史文化和山水生态名城;宣城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100万人,用地规模100平方公里。

未来,宣城市域空间将形成“三区两廊”空间结构,即中心城区及宣州区综合功能提升区、北部宁郎广产业发展优先区和南部泾旌绩生态保育重点区,两个廊道即宣郎广宁智创走廊、宣泾旌绩文旅走廊。

同时编制了《宣城市空间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中心城区2017年度行动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为推进芜马宣城市组群建设,还编制了《芜马宣城市组群宣城部分城镇体系规划》。

8月14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省政府批复同意《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

一个充满希望的“大宣城”呼之欲出。

创新机制,

“大建设”形成工作合力

城市的蓝图已铺开,如何去描绘?“创新”成为破题词,机制创新首当其冲。

2月21日,市委办及市政府办发出关于成立宣城市中心城市大建设指挥部的通知,市委书记韩军任指挥部政委,市长张冬云任指挥部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土地房屋征收部、招标采购管理部、工程建设部等9个机构,汇集了市住建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等多个单位,制定了工作机制,以部室为主体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改变了原来由业主单位到各个部门对接办理的工作模式。

大建设指挥部健全了资金管理机制统一管理,搭建了信息化平台,建立了工程建设项目视频监控系统、项目进度管理系统、项目分项台账系统,对36个重点在建项目77个节点实施实时监控,实现了建设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利用新媒体改进工作渠道,也是城市大建设工作中的一大创新。

8月14日晚上9点37分,“城市大建设”微信群中分享了一份《宣城中心城市大建设指挥部每日快报》,快报写道:“8月14日,副市长郭金友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十三中拆迁有关工作。”“8月14日,市住建委组织约谈市体育中心项目幕墙中标单位。”……

这已经是“城市大建设”群第151次为366名来自全市各部门城建人发布每日快报了,微信群的成立,使得各部门能即时汇报、布置、协调工作进展,各成员单位按月报送项目目标控制。减少了部分日常工作请示报批行文程序,便于大建设指挥部实时掌握项目进展,统一调度,也方便大家互相知晓监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大建设指挥部的成立严格执行了市委书记韩军的“要进一步改机制、强革命,创城市建设之新景”的指示。

千帆竞发,

大项目提升城市功能

盛夏时节,皖南大地一片酷暑,穿行于宣城的项目建设现场,处处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个个项目施工正酣,活力十足。

从市中心驱车10分钟,便来到位于城市南边的市体育中心。体育中心场地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馆、体育学校、主题公园等组成,均为乙级体育建筑。目前已建成了市体育馆,并举办了世界男排联赛分站赛、武林风中日拳王争霸赛、四国篮球赛等多个大型活动。据悉,体育中心全部竣工后总用地面积达101.09公顷,总建筑面积达15.7万平方米。

据驻现场业主代表倪辰才介绍,目前体育学校主体结构已完成,玻璃幕墙施工单位已确定,很快会进场施工,游泳馆和全民健身馆预计本月封顶。“游泳馆有水循环处理系统保证水质,能承办省级比赛。

全民健身馆包括篮球训练馆、排球训练馆、举重、击剑等训练场。体育学校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则能给宣城的体育人才提供更好训练平台。”

城市东边,水阳江大道闭合段项目现场建设也如火如荼。

水阳江大道闭合段分为东段和北段,东段总长度2.29千米,道路宽度60米,南起阳德路,向北跨过水阳江后与水阳江大道闭合段北段相连。5月9日上午9时,水阳江大道闭合段东段跨水阳江大桥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正式合龙。采访中,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大桥阻尼器的安装,以及桥梁一些附属工作。

据水阳江大道闭合段项目负责人殷驰名介绍,水阳江大道闭合段东段与北段是市区道路网“两环八射”重点项目,也是城市建设必要的市政配套设施。水阳江大道闭合段东段建成后,将与正在建设的北段相连,形成宣城市二环,大大缓解市区交通压力。

这组数据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大建设的投入和重视。

2015年,宣城市本级完成建设投资131.95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建设投资约58.55亿元;2016年,全年市本级完成城市建设投资约134.7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约66.4亿元;2017年截至7月底,市本级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约119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88.9亿元,房地产投资31.1亿元)。

投入和重视换来了项目进展。

宛陵路东段跨宛溪河大桥于3月底开工,较原计划提前4个月,目前两岸桥梁桩基础及立柱施工已达80%;青弋江大道六标跨夏渡河大桥梁立柱及箱梁施工完成40%;阳徳路改造工程正抓紧实施跨双桥河桥桩基施工;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东广场)一期完成桩基础施工50%;北门旧城改造实现重启,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大唐凤凰城商品房销售实现盛大开盘……

一串串闪光数字、一个个项目的建设和落地,展现着我市城市大建设千帆竞发的气势。

诗山宛水,

大生态愈显城市品位

城市大建设既要抓好“面子”,更要注重“里子”,要按照“山水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科学健康地推进城市建设发展。把握好城市的永久品位与魅力。

生态立市,先自水始。正在建设中的宛陵湖东湖便是个很好的例子。

宛陵湖东湖项目位于宣城市东南端,东起向阳大道,西至响山路,南邻沪渝高速公路,北接水阳江大道,四条道路围合区域面积1100亩,其中湖区景观面积约840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河道整治、景观绿化、景桥园路、防洪堤加固及土方挖填等。该项目是我市2016年城市建设年重点项目之一,预计2018年8月完工。

相较于现有的宛陵湖,宛陵湖东湖是一项生态作用大于景观作用的工程。

据该项目监理总监高昌平现场向记者介绍,由于东湖地段整体地势低洼,易遭受洪涝灾害。为保障民生、兴利除害,在原有地形基础上开发成湖,发挥出“海绵”功能。

“所谓海绵功能,通俗来说就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充分发挥城市水体、绿地、道路等对雨水的渗透、吸纳和净化作用,提升城市排涝能力,削减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化利用,构建健康城市水生态系统。”高昌平解释。

据了解,建成后的东湖景区水系与宛溪河相连,且与西湖之间设水闸,利用自然水体,通过对原有场地改造,形成空间丰富的水体环境,充分发挥蓄水调洪、生态涵养的“海绵”功能。同时园区路面采用透水混凝土,能大大提高透水性能。

今年以来,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再上新台阶,完成宝城路道路绿化工程等3项道路配套绿化工程、宣州区政府南侧绿地等3项公园和街头游园建设,重点推进宛陵湖东湖等6个项目进度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城市绿地率达36.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平方米,真正实现了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山水园林相依傍的美景。

“十里诗山笔入城、半山宛水六弦形”。数日的采访,记者看到了一个个项目破土动工,从南到北整个城市建设热火朝天,众多的城建人挥汗如雨。一个“生态大公园、文化大观园、旅游大乐园、宜居大家园”的双百“大宣城”雏形已然呈现……

记者 张蓉 刁杨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