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郎溪县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来源:今日郎溪 作者:文/余克俭 张雨婷 图/茆卫东 发表时间:04-18 15:18

近年来,郎溪县借助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引导扶持非遗项目的生产经营,为焕发非遗活力,助推脱贫攻坚贡献力量,实现非遗传承保护与脱贫攻坚互促互进。

在建平镇大洋村前的小广场上,悠扬的旱船调从韩家平老人嘴里唱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撸起袖子加油干,小康路上不掉队,携手同进小康年。”喧嚣的锣鼓声响了起来,韩家平旱船队表演班子也“跑”了起来。船娘穿着艳丽的服装,踩着小碎步带着旱船跑动,一名“艄公”拿着船桨在一旁“划船”。韩家平饰演的“小丑”则带着黑色的礼帽,拿着破蒲扇,在旱船周围摇动蒲扇,押韵的唱着顺口溜。当鼓声、铜锣声渐歇,“艄公”与“小丑”的扮演者还会在最后献上一段非常接地气的即兴说唱,逗得围观的男女老少哈哈大笑。

“咱们旱船主要还是在春节期间表演,那时候走街串巷的可热闹啦。”今年70多岁的韩家平聊到旱船表演如数家珍:旱船表演的好,艄公和船娘配合很重要,他们要跟上锣鼓的节奏,跟随船桨快速的来回跑动,这样船身看起来就像是真的在水上漂浮的船只。作为宣郎广一带流传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旱船的表演和道具、人物都简洁、明快、朴实活泼,具有鲜明的乡土气息,是多年来传承下来的“草根”民间艺术,也是深受民众欢迎的民俗文化。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一些老一辈“旱船”民俗艺人的相继离世,这项民俗文化艺术得不到传承,“旱船”这项民俗表演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韩家平从15岁就跟着自己喜爱戏曲的小叔后面学旱船、舞狮子。“小时候就是看着父辈们玩旱船,听着锣鼓声长大。有的时候也跟着附近村里人去看看别的旱船舞狮,一边看一边模仿,从动作到唱词,时间长了也就学会了。”除了记住了传统的唱词,韩家平还会临场发挥,在走街串巷的时候临场发挥创作唱词。今年春节在玩旱船的时候,作为“小丑”的韩家平来到一家危房改造贫困户门前,即兴发挥:“党的政策就是好,改革开放换新貌,扒掉旧屋盖新房,民生工程是个宝。”伴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为了使多年来百姓喜爱的民俗表演得到传承,创新表演形式,与时俱进,挖掘新的素材势在必行。韩家平告诉笔者,刚才所唱的扶贫攻坚唱词刚刚创作出来不久,主要是想反映扶贫政策对村民们集体奔小康的重要作用。“我们旱船的老曲子有一百多首,看到现在大家生活都这么好,我们又创作了十二首反映改革开放、反腐倡廉和扶贫攻坚等方面的旱船曲,现在的好政策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创作。”今年韩家平在表演中,把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等好政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借着给乡亲们拜年的机会,进行说唱,把玩“旱船”这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表演活动,演绎的精彩纷呈。

谈起发现及恢复划旱船活动的初衷,建平镇文广站副站长何启宁告诉笔者,每年春节镇里要求各个村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并对这些民俗活动进行实地考察,对于能达到民俗传承的,文广站主动宣传、推广出去,扩大影响。旱船是大洋村历史性活动,对其进行恢复是挖掘该村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更好地进行传承和发展。同时,通过集体活动的开展,也更好地凝聚村民,大家团结一致谋幸福。

“目前,建平镇共有省级非遗古南丰黄酒,龙村湾龙灯、皖南打鼓、皖南花鼓戏三项县级非遗,今年准备将旱船、虎头鞋、装裱等非物质文化申报县级非遗。”何启宁说道。

截止目前郎溪县拥有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非遗7项,市级非遗10项,县级14项,其他优秀传统项目正在积极向上申报。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