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绩溪水保治理近四载 突显脱贫美化双效应
来源:绩溪县水务局 作者: 发表时间:01-14 15:49

绩溪是一个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地区,也是安徽省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恶劣的自然条件,加上为了填饱肚子,无度的毁林开荒加剧了绩溪穷山恶水的形成。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绩溪县开展了大规模的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效,突显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生态环境改善和脱贫致富的双重带动效应。

点面结合显成效

早在1982年底,国务院颁布了《水土保持工作条例》,绩溪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并选择当时山地沙漠化最严重的伏岭镇作为全省首批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试点。1984年开始实施,至1991年竣工,总投资38.7万元,有效治理面积24平方公里。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该镇山地和水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当时在全省推广这一试点成功经验时一句点睛的话来说,就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使伏岭的穷山恶水变成了金山秀水,斩断了‘穷根’,栽上了‘富苗’”。此后,绩溪县加快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步伐,美化环境和斩“穷根”栽“富苗”的进程也进一步加快。2006年绩溪被列入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所属新安江流域716平方公里列入试点范围,试点开展以来,先后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封山育林110平方公里,尤其是近几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脱贫攻坚的成效更为突出,全县森林覆盖率从改革前的不到70%上升到现在的78.26%,空气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出境水源达到全省最优水质标准;全县的贫困发生率也从2014年的7.1%下降到2018年的不到0.1%。

水保脱贫挖“穷根”

2016年,绩溪县在26个贫困村之一的金沙镇兵坑村结合脱贫攻坚产业项目生态漂流产业的开发,启动实施了兵坑源12平方公里水土保持治理综合项目。在项目实施区域,采取了“一封二退三改四拦五疏”的治理技术路线。“封”:即大面积对现有林地进行水保封禁,沿河两岸死封,远山轮禁。“退”:即陡坡茶园集中退茶还林,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经济林为主。 “改”:即缓坡茶园、坡旱地改造成水平阶,因地制宜扩大连片改造水平阶地,修复原有水平阶地,配置坡面排水和耕作道路系统等。“拦”:即修建水保工程措施,拦截泥沙,固底护坡,减少泥沙下泄,改善河道水环境。“疏”:即清淤和疏通河沟山塘,逐步建立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到2017年3月初,所有工程全面完工。整个项目共整修梯田43公顷,山塘清淤1口,兴建生产道路4869米,河道护岸790米,滚水坝7座,谷坊9座,村庄环境绿化5公顷,整治水蚀坡林地131公顷及封禁山场976公顷(含疏林补植)。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水土保持的生态环境容量,植被覆盖率达到82%,为生态漂流项目的快速启动见效和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生态上的支持。到2017年底,全村58户贫困家庭,91个贫困人口全部贫。程良元、胡邦来是兵坑村最贫困的两个家庭之一,2017年,他们仅从漂流和河道治理务工中增收就超过万元,双双在贫困户中出行列。“穷根”在这里已被彻底斩除。

景区再添新亮点

开发结合抓水保。2018年,绩溪县又在中国“美丽田园”的“家朋梯田”实施了涧洲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家朋梯田”所在的家朋乡是革命老区和重点贫困地区,这一项目的实施,就是要通过打造新亮点,让“家朋梯田”更完美,并使这条精准扶贫的旅游之路更通达、更具吸引力。该项目涉及家朋、幸福2个行政村,涵盖整个“家朋梯田”,治理面积11.6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586万元。通过项目实施,新建及修复梯地3.3公顷、新建排水沟1055米、沉砂池4座、农耕步道755米;种植及补植经济林80公顷;整治水蚀坡林地综合面积60公顷,新建树盘8700个;河道清淤930米、新建生态护岸1730米、修复及新建拦砂坝10座、人行游步道2045米,清水平台8处;封禁面积1016.7公顷(含疏林补植);整修山塘1座。这一项目的实施,使“家朋梯田”增加了许多新亮点,景区层次和扶贫带动效应又有一个大的提升。目前,绩溪又制定了2019年针对贫困村荆州乡上胡家村投资达1000万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确保水土保持治理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脱贫攻坚拉动的常态化和有效性。(许道宝 汪银杰)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