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徽杭古道三日行——古道难 难于上青天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7-23 20:15
  无梦到徽州

五十多个相互不认识的大学生因为共同的兴趣走到一起。国庆节的第二天早上,我们从浙大紫金港校区出发, 开始了这次由浙大旅行者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的徒步穿越徽杭古道之行。

八点出发,校车由杭州开向安徽绩溪。一路崇山峻岭,徽杭高速正在修建之中,巨大的桥墩和削平的山体,让人惊叹人的伟力,也使我们看到人类的行为对自然造成的喜忧难料的影响。

一路美景连连,让人惊艳。窗外不时可见隐在山谷中的村庄,徽派民居,跨河木桥,耸立的牌坊,以及高高的马头墙上的漂亮绘画。让我难忘的还有一条有着清清流水白色卵石河滩的小河,名字叫做扬之河。让人不禁想到《诗经》中的那一句诗:扬之水,白石皓浩。好美的名字!

车过安徽绩溪县,下午三点多到达伏岭。汽车返回,我们自镇上出来,朝着远处的峡谷进发。路边多是收割后的农田,没有千里稻香,只有稻草人站满田埂。有当地人在翻耕土地,不是机械或畜力,而是完全依靠人力使用简单的工具。徽州自古以来就是人多地少,多被大山包围,但生存空间的压迫和资源的限制并没有使徽州人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他们筚路蓝缕,开山劈石,于是有了这条百年交通要道——徽杭古道。这条二十公里的崎岖山路大大缩短了出山的路程,比以前走昱岭关短近百里,一代代徽人从此走向江浙,走向全国,徽文化也从此泽被神州。我想这不只是一条山路,也代表了一种文化的突围和一段先人创业的辛酸历史。而我们今天重走的目的和体验完全不同。

我们的徽杭古道徒步之旅是从逍遥乡开始的。这名字让人浮想联翩。我觉得这里面可能有些故事,是你我所不知道的。文化可以不在书本典籍中,也可以不被改造和消灭,而是藏身于普通人群的实际生活中,依附于一砖一石这样的物质之上。如绩溪处于徽文化的中心,前面的村名河名马头墙壁画,还有这古道,也许都能告诉后人曾经辉煌的徽文化的一些信息。历史和文化一直鲜活如初,只是隐藏在某个角落,等待你的发现。

古道难,难如上青天

跨过所谓的“江南第一桥”,我们的古道之行正式开始。此时下午三点多,天空阴沉欲雨,山谷中来的风吹得人打颤。按节令,正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出发地杭州城桂花飘香,而这里空谷来风,击叶振华,没有菽桂可以回旋,却在云水之上激荡。小路伸向悬崖,真正的古道行开始了。

说到古道,其实我国历史上的古道有很多种。一种其实是官道、大道,比如古人灞桥送别的古道,可以行车,宽大得很;所谓“长亭外,古道边”,大概也如此。有些是关外的大道,如阳关古道,荒凉旷远,像《阳关三叠》中的景象展现眼前。西风瘦马相伴的山野古道,小而崎岖,有时也有小桥流水人家。但我觉得最有魅力的古道不是这些。最有魅力的古道是建在悬崖峭壁上。如果你坐船看见过三峡岸边石壁上的小道,如果你有幸走过茶马古道,你就会知道这种风景的动人之处。绝美的音乐多是悲凉的曲调,绝佳的风景多在险极的山巅。

徽杭古道同样如此。

在江南第一关一线,走古道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沿着峡谷左边山体开凿的石道好像悬崖上划过的一条丝线,飘逸飞升却绝不安全。在这一千四百多石台阶上落脚必须步步小心。整块石头做成的石道宽度不过半米,右边就是近于垂直的石壁,有些石阶看上去悬在半空里。而往上看,一直到峰顶的山崖深入云雾,又像是要倾压下来,令人目眩头晕。路上到处是渗水的黑色石壁和青苔,落脚时战战兢兢,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海拔迅速升高,路上的感觉正如诗中所说,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加上心情的紧张,我们很快汗湿重衣。

“江南第一关”是第一个休息点。远望关口就像古道这条丝线上打的一个结,站在关口才知道第一关果然气势不凡。它就好像悬崖上的一个阳台,下临不测之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