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深度]:溪口镇茶交会缘何“退场”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7-23 20:02

 

产品交易会是展示品牌的好机会,有“皖南高山茶之乡”之称的宣城市宣州区溪口镇,已连续十年举办的茶叶交易会,今年却没了声息——

应该说,茶交会为扩大当地茶叶品牌、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令人不解的是,宣城市宣州区溪口镇已连续举办十年的茶交会今年停办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茶交会“退场”,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访。

停办是为了“反思”

“我们今年决定停办茶交会,主要是想思考过去十年的得与失。”4月18日上午,溪口镇党委书记、镇长胡小龙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以往溪口茶交会的侧重点在于交易,虽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品牌整合、产业化和市场营销等问题,使茶交会越来越流于形式。

1998年,在茶叶受饮料市场冲击、价格连创新低的情况下,宣州区和溪口镇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届茶交会,成交额6000万元左右。茶交会活跃了当地茶叶市场,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经过不断努力,该镇建立了两万多平方米的茶叶专业市场,创立了一批品牌,销售额逐年上升,当地茶农和地方经济受益良多。

风光的背后隐忧渐显。茶交会锻造了品牌,但同时出现了品牌混战的局面,仅该镇就有古雪剑芽、天竺云芽、狮峰云雾等数十个品牌。这些品牌茶大都是国家绿色食品,各有特长和优势;它们各自为政,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直接导致销量上升、利润降低,也不利于品牌建设和企业做大。

正因为缺乏领军品牌和领军企业,溪口茶叶产业化程度不高,小农作坊式和自产自销模式降低了茶叶的竞争力和比较效益,茶农的收入并没有明显提高。当地茶叶老板老肖,去年销售茶叶六七千斤净赚两万元。谈到今年的情况,他连连摇头说:“产业化程度不高,销售散漫,价格必然打折扣!”

[1] [2] 下一页

茶商们的“鸡头意识”

“溪口茶叶是宣城市茶产业的一个缩影,停办这一届茶交会对于反思、筹划未来茶产业的发展不无裨益。”宣城市农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茶叶品牌芜杂、茶交会众多,确实有反思的必要。”

事实上,该市各县区都产茶,茶叶品牌向来很多,尤其是近年来涌现出多达33种省部优以上品牌,却没有一个公认的“龙头老大”。如泾县有涌溪火青和汀溪兰香、郎溪有瑞草魁、旌德有天山真香、广德有太极云毫、绩溪有金山时雨、宁国有黄花云尖、宣州有敬亭绿雪等。宣城各地在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传统思想影响下,使品牌林林总总、目不暇给,互相掩盖、互相抵消。虽然宣城的茶叶产量和规模在省内仅次于黄山市,但对这一实情,很多人毫不知晓。

宣城市农技推广中心茶叶专家、高级农艺师孙全基已搞了几十年茶叶,谈到该市的品牌混战也是徒唤奈何:“我们曾多次提出要整合茶叶品牌,但难度太大,各自的品牌形成都凝聚了很大心血,所以必须政府出面进行干预。”由于品牌众多,自然会出现茶交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场面,但往往显赫一时、效果欠佳。

突围路径的选择

“溪口茶要想发展,我认为应该走‘两条路’:一条是产业化之路,另一条就是品牌之路。”溪口镇党委书记、镇长胡小龙的“反思”最有代表性,产业化就是要培养龙头企业,品牌之路就是要整合资源。而这也正是宣城市茶产业寻求突围的两条重要路径。

采访中,不管是茶农、经销商,还是企业和政府,对该市茶叶品牌的芜杂不无微词。在政府干预之外,有更多的人还是希望通过市场来整合,谁能做大做强,谁就掌握“话语权”,进而一统其他品牌。这就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同时用力。

宣城茶叶资源优势明显,全市目前拥有茶园面积31.6万亩,2007年全市产茶11035吨,茶叶产值22787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为3546吨,产值1896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10.6%。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名优茶的价格平均每公斤只有53元,而大路茶每公斤才20元左右。因此,茶交会举办与否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原因是要解决茶业产业化和品牌的问题。只有找准正确的发展路子,宣城茶叶才能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张敬波)

新闻热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