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蜜枣缘何能闯出大市场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7-23 19:29


  八月,又闻枣飘香。宣州区水东镇的2万亩优质枣园郁郁葱葱,青枣缀枝待采。

  “今年,我家的青枣还挂在树上,就已经被一订而空了,枣价也涨了不少,” 一见面,七龄村的枣农段宏佑就高兴地对笔者说。

  据水东镇枣业协会会长张学良介绍,镇里象段宏佑这样的枣农有5800多户,全镇从事生产、加工、营销的人员8200多人,今年可产青枣900万公斤,加工各类枣产品近800万公斤,枣产业年产值达3000万元,占全镇种植业收入的50%以上,年创利税近400万元。目前经深加工开发出来的枣产品有多个系列、30余个品种,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远销东南亚及欧美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农产品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的情况下,水东镇的小蜜枣缘何能闯出大市场,在繁多的同质农产品中脱颖而出,香飘四海?

  “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这是该镇有关负责人给出答案的三个关键词。

  标准化种植——从源头上掌控蜜枣质量

  近年来,水东镇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契机,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使全镇的优质枣园面积发展到2万亩,并以每年300亩的速度递增,成为全省最大的青枣生产基地。

  该镇为了变零星式种植为标准化种植,变传统的粗放经营为集约化经营,坚持“统一培训、统一品种、统一栽培、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先后投入60多万元集中采购优质枣苗,组织制定了《枣树矮化密植技术规程》,全面推广枣树矮化密植丰产技术。水东尖枣和圆枣是两个优质的枣品种,占水东镇栽植面积的80%以上,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水东镇依托龙头企业的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先后引进山东沾化冬枣、临沂雪枣、大王枣和河南六月鲜枣等新品种。他们还着力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定期邀请专家传授枣树科学修枝、疏花、疏果及肥水管理技术。仅这3年,就累计举办各类培训活动120多次,培训枣农12000多人次,使枣农的标准化生产意识逐步提高。并杜绝使用高毒、高残农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现枣产品无公害、无污染,成为环保型、绿色型,有效地提高枣产品的质量安全性。

  目前,全镇新发展矮化密植枣园4300余亩,分布在全镇9个村、3800多个农户,枣树标准化种植的覆盖率达90%,丰产枣园亩产由580—600公斤提高到800—1000公斤。“水东枣树苗木”、“水东枣树造林技术规范”、“水东蜜枣优质丰产技术”已被批准为安徽省地方标准,水东枣树矮化密植丰产技术与推广还被列入了国家星火计划。2003年11月,“水东蜜枣”被确定为国家第四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并于去年8月通过了国家级验收,成为宣城市第一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产业化经营——在带动中壮大枣业规模

  水东镇坚持“面向市场,依托资源,规模发展,富民强镇”的枣业产业化经营方向,逐步形成了枣业协会、龙头企业与枣农互惠共赢的运作模式,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了对接,带动了水东枣业规模化发展。

  目前,水东镇拥有中良枣业公司、天元枣业制品厂、琥珀蜜枣厂三家龙头企业,产品包装达30多个,年加工销售水东枣产品250万公斤,带动农户3000多家。2002年,该镇由龙头企业发起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枣业协会,吸收种植、加工、营销及技术管理等有关人员为会员。协会根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上连市场、下带农户,实施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2006年该协会被评为宣城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示范合作组织。目前,水东镇正在以协会会员为主体筹建枣农合作社。

  曾经一时,水东镇由于枣树树龄多达上百年,枣园出现严重老化、退化,而新植枣园又没有达到盛果期,青枣尤其是优质尖枣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导致每年需要从外省调入青枣,青枣质量得不到保证,产品档次也远远低于用本地尖枣加工的蜜枣。枣业协会充分发挥广大会员示范、带动和宣传发动作用,协助党委、政府着力新辟枣园,改造低产枣园,保证优质、快速、丰产。仅中良枣业公司就新辟枣园示范基地500亩,苗木基地150亩。协会还加强指导枣农矮化密植、科学施肥,剪枝嫁接及加强挂果期管理,切实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采取“统一加工时间、统一包装、统一办证服务和统一技术规程”,共同开拓市场,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消除了枣农销售的后顾之忧,真正提高枣农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竞争力,为水东枣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该镇还依托协会近20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