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怪物中暑滞留稻田 警民助其重返自然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7-23 19:28

  8月13日,旌德县三溪镇霍家桥村下怡村民组农户稻田里首次出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短尾猴,经当地村民和公安局民警近五个小时的协力救助,这只伤残短尾猴重获新生回归大自然。

  这天上午11时20分许,三溪镇零家桥村下怡村民周玉锁、周玉文、汤德强等五名村民正在抢收受灾早熟的单季稻,突然,在田头的一角发现萎缩一只猴不像猴,猩不像猩的怪物,且此怪物断了一只前左足。此时,该怪物因田间气温燥热,伤残怪物见被人发现,随即出现烦躁不安,乱窜乱跳,面红耳赤,体汗淋漓等中暑前期症状。于是,周玉锁等一村民见状,立即放下手中农活,将伤残的怪物合围,不到十分钟就将该怪物捉住,并用麻袋装起来带回家放在周玉锁家养蚕屋中(见图1)。此时,经过多次普法宣传的村民们,想到此怪物可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于是有人向三溪公安派出所报警,又有人向蔡家桥森林公安派出所报警,还有人竟误将蔡家桥公安派出所报警电话当成蔡家桥森林公安派出所报警电话进行报警。


图1

  上午11时40分许,当三溪、蔡家桥两地公安派出所、蔡家桥森林派出所先后接到报警,两地公安派出所想到此怪物是野生保护动物,理应蔡家桥森林公安派出所处理。于是三溪、蔡家桥两乡镇公安派出所以为群众不知道此事法定归森林公安处理,当即将情况向蔡家桥森林派出所通报。蔡家桥森林派出所所长江晓京在两乡镇派出所情况通报和群众报警电话后,顾不上吃中餐,当即带领民警许凯林、方鹏前往三溪镇,与三溪公安派出所执班民警杭仁义、协警刘斌一道共同赶往霍家桥村下怡农户家中,共同将受伤的怪物带上车,由蔡家桥森林派出所民警回蔡家桥森林派出所所内。

[1] [2] 下一页

  经蔡家桥森林派出所民警从相关资料和上网查询,得知该怪物学名叫短尾猴(该猴体型比猕猴大,体形浑圆、憨实,四肢粗壮,雄兽的体长为70—82厘米,体重8—16千克;雌兽的体长为50—58厘米,5—11千克。前额部分裸露无毛,几乎全部秃顶,呈灰黑色,颊部的毛也较为稀少。胸部、腹部,以及四肢内侧的毛稀疏而且颜色较浅,肩部、颈部和背部的毛较为粗糙。胼胝的周围也是裸露无毛。尾巴短得出奇,还没有后脚长,仅为体长的十分之一,而且被毛稀少,因此又有“断尾猴”之称。短尾猴的成体颜面鲜红色,老年紫红色,幼体肉红色。耳较小,尾短光秃无毛。体背毛色棕褐,披毛较长,腹面略浅;头顶毛较长,由中央向两侧披开。短尾猴的长相和藏酋猴十分相似,以至于很多书中都把它们混为一谈,也有人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种的不同亚种。但是,它们之间明显的不同之处也有不少,例如短尾猴比藏酋猴的体形小,体毛较长而稀疏,为黑褐色或朱古力色,所以在我国华南地区俗称为“黑猴”或者“泥猴”。另外,短尾猴雄兽的生殖器也与众不同,阴茎扁而长,呈矛状,长度约为40毫米,还会发出会一种难闻的藓臭气味。但是短尾猴与藏酋猴不同的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是成体的面部均有鲜红色的斑块,有些老年个体还转为紫红色或者黑红色,所以又叫红面短尾猴、红面猴、红脸猴等,主要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生活在树上,也常集群在地面活动。食性较杂,主要以植物的果实、花、叶、根、茎及竹笋等为食,也在河谷地带捕捉螃蟹、青蛙等小动物。目前人工饲养短尾猴比较困难。短尾猴比较畏惧寒冷,是为昼行性、树栖的动物,但也常见在沟谷、山坡等处的地面上觅食,夜晚在高大乔木的横杈处休息。喜欢群居,每个群体的数量为10—30只不等。每年9—10月份为交配的旺季,雌兽发情时性皮肤变红,但肿胀的程度甚微。怀孕期大约为6个月,翌年的3—4月份产仔,一般为隔年生育一次,每胎产1仔。刚出生的幼仔的面部为肉色,体毛为乳白色,3月龄时首先从背部开始生长出棕色的毛,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深,但面部则需要在1年以后才开始变为红色。短尾猴的寿命大约为20年左右。据估计,短尾猴总数尚有10000—15000只,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安徽、青海、西藏,以及孟加拉国、缅甸、印度、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
  为了及时给该短尾猴疗伤,蔡家桥森林派出所民警当即购置防暑降温药品和香蕉、梨子等水果进行喂养(见图2,短尾猴吃食时场景)。经过蔡家桥森林公安民警近四个小时的喂养,短尾猴病理指症有所缓解,并能够接触人。虽然没有吃上中餐的蔡家桥森林派出所民警,但见该短尾猴人能够接触,及时在当天下午16时,蔡家桥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