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测项目价格“熊猫侠”献血,托起生命希望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记者 张岳 发表时间:07-02 08:54

外援上海,“熊猫侠”献血救人

“对我们这些稀有血型的人来说,必须团结起来,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马鞍山市稀有血型志愿服务队O型血分队长胡中林说。 6月28日,胡中林等9名稀有血型志愿者在上海成功捐献3000毫升O型Rh阴性血,为该血型的重度烧伤患者准备手术用血。 Rh阴性血型由于特别稀少被称为“熊猫血”,献血者也被称为“熊猫侠”。

当天早晨7时许,胡中林等9名“熊猫侠”乘坐中巴车,从马鞍山市卫生大厦出发,奔赴上海。下午4点多,9名志愿者成功捐献。另外,此次带队队长许彤为A型Rh阴性血,他也撸起袖子在上海捐献2个治疗量A型阴性血小板。

“Rh阴性血因为用血概率小,医院输血科一般不备血。但是一旦有患者需要,医院就会立即向当地中心血站申请,由血站征集志愿者献血。 ”胡中林说。每袋红细胞全血的保存期只有35天,血小板保存期更是只有5天,献血者捐献全血后要休息半年后才能再捐全血。如果多捐、错捐,对于稀有血液来说是一种浪费,也可能耽误其他需要血液的人。

6月26日傍晚,马鞍山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党支部接到红十字会转来的外地患者亲属的求助电话:枞阳县某患者因为90%的重度烧伤,在上海长海医院ICU病房治疗,即将开展的手术急需大量O型Rh阴性血!

马鞍山市稀有血型志愿服务队在微信群中发布“召集帖”,组织志愿者奔赴上海献血救援。不到一天,志愿者们就组建了一支9人的献血队伍。

“马鞍山市成立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稀有血型志愿服务队后,不仅保障本市用血,还多次救助外地患者。 ”稀有血型服务队队长许彤介绍。 2019年4月,服务队5位志愿者由协会组织自驾赴上海长海医院为黄山患者献血,还去过芜湖为生命垂危的患者献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服务队有50多位志愿者还报名参加支援湖北献血预约登记。

据了解,马鞍山市稀有血型志愿服务队现有队员150多人,累计捐血700多人次,2012年获评“中国好人”荣誉称号。首任队长王光龙献血量已经超过8000毫升,达到国家金奖标准。现任队长许彤则多次带队援助外地患者,他们不仅是随时待命的“救火队员”,而且还是无偿献血的公益宣传员,总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近万小时。

血型稀有,爱从不稀缺

为了救助这位素不相识的重症患者,9名志愿者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才顺利地将自己的“熊猫血”捐献到上海。他们平时不轻易献血,只有患者急需时才去“救火”,为生命垂危的患者捐献珍贵的“救命血”。

“我在医疗机构工作,十分清楚血液对健康的重要性。 ”44岁的胡中林说。他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工作,看到微信群里的“召集帖”,第一时间向单位请假,单位领导得知情况后特予批假。 20年前,胡中林在单位体检中,第一次得知自己是“熊猫侠”,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血型稀有,紧张的是用血困难。

后来,他加入马鞍山市稀有血型志愿服务队,并把同是稀有血型的兄弟姐妹都“拉”了进来,一大家子都成了“招之即来来之即献”的献血队伍成员。每当听说有患者需要稀有血液时,他们就会有呼必应。

“原本想捐献400毫升,可是由于我的体重不到100斤,只能捐献200毫升。 ”副队长叶绪玲说。当她看到“召集帖”时,她正在老家霍邱过端午节,在家人支持下,他们驱车3个多小时特意提前赶回马鞍山。

2000年,叶绪玲在医院待产,才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得知她是“熊猫血”,医院非常紧张,到处找不到血源。没有血源,就没法上手术台。最后,危急时刻,医院采用“自体血回输”的方式,以备剖腹产不时之需。 “后来马鞍山有了稀有血型QQ群,我加入志愿服务队以后,我发现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同伴,我们都有一份无形的责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叶绪玲说。

叶绪玲告诉记者,每一次献血都是生命的最高礼遇,血的交融也是爱的传递。如今,叶绪玲已捐献全血4次,每一次都在别人的生死关头,撸起袖子为生命注入希望。她的“熊猫血”捐献给车祸中的重症病人,挽救过宫外孕大出血产妇……

志愿者张燕因为去上海献血,推迟了去外地培训的计划;志愿者王强早早来到献血车做检测,生怕血液达不到捐献标准;新队员王伟锋刚加入志愿服务队,就积极踊跃报名参与;丁明珍和黄振则多次捐献,救助徘徊在“鬼门关”的病人。

“这些稀有血型志愿者用热血救助生命,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他们不计回报,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肺腑的生命乐章。血型稀有,但爱从不缺位、从不稀有。 ”马鞍山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方必来说。

新鲜血液,年轻人成为献血主力

“我已经是个‘老熊猫’了,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每位志愿者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了。”58岁老队员王德春笑着说,退休后的他始终热心公益,先后4次献血给生命垂危的病人。10年前,他第一次走上街头的献血车,得知自己是“熊猫血”后非常惊讶,他开始结识周边同样是稀有血型的朋友,并加入稀有血型志愿服务队,和队员抱团在一起,成为彼此生命的依靠。

随时准备献血,是稀有血型志愿者的日常。王德春早晚锻炼身体,爱好运动,保持自律又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是为了随时能撸起袖子献血。不少稀有血型者是在生死关头才知道自己是“熊猫血”,保证稀有血型临床用血主要依靠“需要时动员”的方式,也就是说加入志愿服务队的献血者要随时准备献血。

志愿者丁明珍是一名80后,也是一位年轻的母亲。 “那天看到召集帖,全家人都支持我去上海献血,虽然外面下着大雨,但是我们心里都是热乎乎的。 ”丁明珍说。帮助别人也温暖自己,她感到有种无形的使命感,在一直推动她积极献血。

血液被誉为“生命之河”,为生命注入希望。稀有血型服务队队长许彤被队员称之为“奔走的血库”,自2001年以来共捐献4000毫升的“熊猫血”。 “每次尽全力救援,就有可能赢回一条鲜活的生命!这是稀有血型志愿服务队存在的意义!既然我们的血这么宝贵,那更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捐出去帮助他人。 ”许彤说。在他看来,和他人的死神赛跑,就是在为自己创造生的奇迹。

“我们稀有血型志愿服务队不断壮大,每个月都有新的队员加入,特别是80后、90后积极加入献血者队伍,年轻人成为献血主力,为更多生命保驾护航。 ”许彤说。在未来,他希望更多有爱心的稀有血型献血者积极来加入,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了解,以实际行动托起生命的绿舟。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