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国青少年视力健康状况堪忧 中消协发布报告:长时间玩网游是主因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发表时间:05-20 16:16

央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记者张明浩)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过一半,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1%,我国青少年视力健康状况堪忧。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不少青少年热衷网络游戏,不仅容易导致非理性消费,而且对视力健康有害。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青少年近视现状与网游消费体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从危害视力因素的认知来看,各有超过四成的被访者认为读写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玩网游是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3.6%的小学生、3.4%的初中生、1.6%的高中生双眼出现200度以上的视差。

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初次接触电子设备和网络游戏均呈现低龄化趋势,超过九成的被调查青少年每周都会将电子设备用于学习、游戏,小学生群体因“学习”“做作业”而“被迫”接触电子设备的比例显著高于初、高中学生。

调查显示,有19%青少年曾有通宵网游的经历,该比例随着学龄的增长显著增加,高中生达到26.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凯分析:“首先,近视是眼轴不断拉长导致的,尤其是青少年近视,大多数是轴性近视。在这样一种状态下,随着度数的增长,视网膜不断变薄。300度的近视眼发生视网膜脱落等风险是普通人群的九倍,如果到了1000度的近视,这个风险会变成40多倍甚至50倍。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出现视网膜风险的概率会成倍增长。”

其实近些年来,无论是家长、游戏企业还是国家层面都异常关注未成年人的游戏安全问题。去年8月30日,教育部、新闻出版署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但是,通过模拟青少年身份实际体验50款手机网游App发现,网络防沉迷措施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比如:强制实名游戏不足四成,且在强制实名的17款游戏产品中,9款产品未成年人登录保护机制存在问题,6款未发现启用防沉迷时长提醒及强制退出机制。此外,13款游戏产品官网未见提及家长监护服务的相关信息,不利于家长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的监护。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表示,放眼全球,各国都在强调要避免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等网络产品,但效果同样不理想。“整体来讲,目前从全世界来讲,防止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都没有非常好的方法。大家都在探索防沉迷的机制和方式,但是目前都不理想。现在游戏市场化很严重,其中资本的作用很大,资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逐利。”

支振锋认为,目前我国正在尝试发挥政府和平台的作用,但是究竟未来这些防沉迷系统如何运作还有待于不断完善。游戏、短视频平台所引起的沉迷、麻醉效应,根本原因是互联网主流文化的缺失。不过,始终要强调的就是,监管不能缺位,同时还需要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进行更加深入、精细的监管。

《报告》建议,在严格落实网络游戏实名制认证等法律规定、完善网游分级管理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建立网络游戏信用评价机制;要落实网游产品开发经营者主体责任;此外,家长与学校要加强密切互动和交流,共同培养青少年健康用眼学习休闲方式。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