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黄有平:农村文化事业的坚守者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7-17 17:48

中安在线讯据中国宣城网报道, 他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文化工作者,扎根农村30年,用一腔热血坚守着农村文化事业,为当地百姓带去文化的福音,丰富着当地老百姓的精神生活。

坚定信念 服务农村文化事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商贸交流繁荣兴盛的经济时代,乡镇文化工作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很多人纷纷选择调离文化工作岗位,但黄有平却坚守在农村文化事业一线。他认为农村群众太缺乏文化生活了,乡镇文化工作不是没意义,而是值得探讨和开发的新天地。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着基层文化事业的海阔天空。

在周王镇任文化站长期间,他每年举办农民运动会、组建民间剧团、举办各种文艺活动,文化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1991年他所在的周王镇文化站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先进文化站”荣誉称号。

1996年8月根据组织安排,他调任杨柳镇文化站任站长。当年的杨柳镇文化站一无站址,二无设备,三无图书。上任后他广泛组建文艺队伍,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他的努力下,镇党委将4间门面房划归文化站使用,自此文化站有了阵地,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真正做到了阵地活动正常化、节日活动制度化、重大活动特色化。他以文化站为阵地,每年承办一次广场舞大赛,组织各村群众自己编排节目、自己登台演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和谐优美的歌声,不仅反映了农村社会健康向上的状态,还有力地引导群众革除陋习,培育新风正气。1999年5月,杨柳镇文化站被安徽省文化厅授予“杜鹃花工程”示范点。

融入群众 培养田间地头“能人”

黄有平深知文艺来自民间,开展基层文化工作,最关键的是融入群众、广交朋友,融入生活、发现亮点。他经常深入各村走访群众,发现培养了一批田间地头“能人”。

施华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兄弟姊妹七人中排行老大,由于家庭贫穷,只念了五年小学的施华景就辍学了,拜师学艺干起了漆匠活。黄有平发现他特别喜欢作画,无论白天干活到多晚,晚上都坚持练习。为了保护他的创作热情,提高创作水平,黄有平请来省、市书画家为他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施华景的进步很大,作品荣获安徽“黄山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国画作品被宣州、泾县的许多书画爱好者收藏。

农民刘成华、刘成义兄弟热爱戏曲,特别对黄梅戏情有独钟。在黄有平的帮助下,经过几年的努力组建了华艺、小百花两个民间黄梅剧团,常年在江浙、福建一带演出,深受群众欢迎。安徽省文化厅领导多次前往演出地,看望这两个民间剧团。

农民吴炳清热爱文学创作,多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黄有平将他聘为文化站图书管理员,不仅安排吴炳清到省、市、区参加文学创作培训,还请来本市作家为他辅导。目前,吴炳清的许多作品均在省、市获奖。

创新思路 拓展农村文化阵地

黄有平所在的杨柳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纯正,群众有诗书传家的传统,爱好舞文弄墨的人不少。针对这一情况,黄有平倡导成立杨柳镇诗社,拓展农村文化阵地。在他的不断努力下,杨柳镇被安徽省诗词学会授予“安徽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称号。在诗词学习教育、培育诗词新人、指导群众创作、发挥诗教功能等方面走在前列。

依托诗社,黄有平组织各类与诗词相关的活动。“杨柳镇好人交流暨中华诗词颂好人活动”、“送春联进万家”等活动广受好评。组织创办的《杨柳诗韵》期刊,深受群众的喜爱。他还积极组织诗社成员赴校园、机关、企业、社区、乡村、旅游景点等地开展活动。大力培育和发现诗词创作人才,凡是杨柳镇诗、书、画爱好者,不受年龄、职业、学历限制,均可入社。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组织诗社成员外出学习交流,并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培训工作。(夏丽丽)

原标题:黄有平:农村文化事业的坚守者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夏丽丽  编辑:汪赛霞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