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暖新闻】一场跨越900多公里的骨髓捐献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发表时间:07-11 14:37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7月10日,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萧相静静地躺在合肥市省立医院的病床上。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他体内采集的300ml造血干细胞将被运往900多公里之外的河北省,挽救一名15岁男孩的生命。

“不用动员,我必须捐献。”

萧相是亳州市利辛县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2014年8月,萧相在一次无偿献血时,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配型对于病人来说概率不高,对于捐献者来说也是如此。萧相一直渴望自己的血样能与某位苦苦寻觅生机的病人配型成功。“今年四月,亳州卫生系统一位工作人员来合肥捐献造血干细胞。”萧相说,“当时看望他,我还开玩笑,我入库比他还早,说不定下个月就会通知我配型成功了。”

今年5月份,萧相接到亳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获知初配成功。他兴奋地说:“等了这么多年,这份幸运终于降临到我的身上,不用动员了,我一定捐。”随后,他在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了体检及高分辨检测,最后的配型结果完全吻合,身体状况达标。

7月5日,萧相前往安徽省立医院,每天注射动员剂,提高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浓度与质量。10日,历经四个多小时,造血干细胞采集顺利完成。萧相成为安徽省红十字会系统第1例、安徽省第13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萧相说,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而且对捐献者的身体并没有损伤。

坚持无偿献血多年

从事红十字会工作近10年,萧相负责“三救三献”工作。“我们做这方面工作,自身要能起到带头作用,不能只要求别人献血。”从2004年开始,他坚持每年无偿献血,“通常一年两次,一次400毫升”。“我身体素质好,恢复快。”萧相说,“每次献完血,休息二十分钟就好。”去年,他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萧相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妻子黄曼莉是利辛县人民医院的护士,她之前担心捐献会影响二人之前的“二胎”计划。“我仔细问了其他医生,都说不会有什么影响。”黄曼莉便放心支持丈夫。萧相的父母对此也很是支持,“爸妈觉得我们都是医学专业出身的,比他们更懂,我们觉得没问题,他们就放心了。”

由于病人病情的紧急,此次捐献进程加快。“五月通知初步配型成功,原本要六月采集造血干细胞。因为对方所在医院没有移植舱,所以推迟。”萧相对于捐献既激动又兴奋,期间常常打电话询问采集的具体时间。

在采集现场,来自省级、市级红十字会、相关志愿者团队的工作人员陪护、看望萧相。王德志是陪护的志愿者,也是毫州第五人民医院的医生。2012年,他成为亳州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亳州有很多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加入‘中华骨髓库’。”王德志介绍,“其中有四人配型通过,捐献成功。”

安徽省红十字会副会长张青看望了萧相,他肯定了萧相的善行义举,号召全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萧相学习,并呼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造福血液病患者。

专家科普:技术改进 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可怕

“今天这位捐献者的血管粗,采集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安徽省省立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汪健负责主持今天的采集工作。

“现在的采集技术改进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贡者损伤小,采集时间也缩短了。”汪健说,“半年后,会对捐献者进行一场全面体检。”

自2005年以来,汪健负责了350例“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工作。他见证了“骨髓捐献”从一开始的民众惧怕、误解多,到现在的推广度提高。

“配型前深思熟虑,配型成功后义无反顾。”汪健也曾遇到过捐献者家人强烈反对,或本人反悔的事。王德志认为,造血干细胞是可再生的,就像井水一样,会不断补充。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并没有损害,还可以给予他人生的希望。(记者 徐慧冬)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