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宣城:扶贫不忘“边缘户” 一起走上致富路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作者: 发表时间:03-14 08:48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重点关注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体缺乏政策支持问题,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宣城脱贫攻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安徽宣城市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开发局局长胡德平说,收入略高于贫困标准的边缘群体,也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

为此,宣城市在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精准帮扶的同时,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统筹贫困对象与非贫困对象发展相均衡,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同步推进精准扶贫和困难群众帮扶,在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的同时切实防范返贫,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名群众掉队。

产业带动 走高质量脱贫的路子

宣城市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产业促持续稳定脱贫的路子,紧紧把握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和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贫困村支柱性产业。据悉,宣城市各贫困村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综合考虑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环境容量、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等因素,同时结合年度脱贫攻坚规划,积极谋划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的原则,经“村申报、乡镇审核、行业部门审批、领导小组审定”,实现每个贫困村均有到村产业项目。

加大产业发展指导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效益优先,发挥特色优势、比较优势,构建“山、水、田、园”共生的产业扶贫大格局。在绩溪、旌德、泾县等山区县,以森林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笋竹两用林、山核桃、油茶、香榧等,支持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在北部圩区和南漪湖沿湖区域,积极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在宣州、郎溪等地,重点发展高效蔬菜、特色水果、中草药、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在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园、杨柳现代农业功能科创园等重点园区,推进各种要素集中,加快平台建设。同时,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推进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建设,全面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为产业扶贫提供强有力支撑。围绕茶叶产业、家禽业、特种水产、优质烟叶、精品果蔬、道地中药、特色经果林等优势产业抓发展,全市已经建成40万亩茶园、5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稻虾综合种养、10万亩优质烟叶、20万亩河蟹养殖、20万亩中药材、20万亩精品果蔬,养殖规模过亿只家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2.83元,增长9.8%,绝对值居全省第4位。

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出台《关于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激励和引导主体多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坚持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牢固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采取政策激励、技术服务、主体带动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分户制定产业项目方案,引导有能力、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户大力发展有特色、有带动、有支持、有收益的到户产业项目。

深入对接市经开区、现代产业园区的230多家企业,优化就业失业监测分析机制,重点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大力推行订单式、对接式、储备式技能培训,2018年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42937人次; 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求职者和用工单位精准对接,共举办各类招聘会449场,累计提供就业创业服务92591人次,新增就业人数达到57755人。

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了针对边缘户等特殊群体的危房改造措施,打好危房改造政策补丁。累计投入1048万元,为982户边缘户实施了危房改造。

着力强化边缘户资产收益。各级财政安排资金8300余万元专项用于“三变”改革,全市新增家庭农场1627个、农民合作社219家,共落实产业项目570个,带动资金投入28.26亿元。411个“三变”村2018年实现经营性收入8102万元,较改革前增长3.9倍,村均收益19.71万元,农民户均增收1150元。

通过产业扶贫,着力提高边缘户内生发展动力,带动边缘户有效增收。截止目前,宣城市自种自养贫困户已达标16250户,特色种养业扶贫对象村达标106个,在109个贫困村建成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117个,885个园区及主体带动29244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培训贫困户38128人次。

全域旅游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2018年以来,宣城市紧紧围绕“对标沪苏浙文旅率先行”,全力推进全域旅游“1号工程”,聚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宣城市下好“全域旅游+美丽乡村+集体经济”一盘棋,积极探索全域旅游产业新业态。通过示范带动,积极推动旅游企业与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安排贫困户在景区、饭店、农家乐、旅游商品生产示范企业以及旅游重点村公益岗位就业,把美丽乡村变成全域旅游景点,为集体经济提供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再反哺支撑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

鼓励支持贫困户利用自有房屋改造开展农家乐、农家客栈经营,引导贫困户开展特色农产品种养殖;优先聘用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他们提供保洁员、服务员等就业岗位,让贫困地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精准脱贫。通过旅游重点项目带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农家乐示范户引导等旅游扶贫措施,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狠抓“皖南川藏线”配套设施建设,“皖南川藏线”开始建设以来,沿线居民改水改厕1982户。大力推进景区“最后一公里”建设,完成投资12.99亿元。目前,宣城市13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工程全部完工,同时在宣城市13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中已评出省级首批2A级旅游村6个,31家旅游企业与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全市乡村旅游井喷式发展,在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辐射带动了50个贫困村,间接带动近2万贫困人口增收。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有效改善边缘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让边缘户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宣城市充分发挥优越的自然条件、区位交通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和重点内容,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文化旅游八大工程建设,全面开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新境界。2018年,全年共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653.28万人次,同比增长16.5%;实现旅游总收入321.86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全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的贡献率在60%以上,建设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总数2258个,辐射带动农村人口就业创业达9万余人。

共同富裕 让边缘户不再被边缘

“扶贫体现的是公平的社会价值,小康社会是全民的小康,小康道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假如建档立卡户脱贫了,边缘户却返贫了,那肯定不合适。”胡德平说出了扶贫人员的心声。

统筹贫困对象与非贫困对象,做到相互均衡。重点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旗帜鲜明地把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定位、精准布局到革命老区。加大对非贫困村扶持,加快发展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在资金和项目上向非贫困村倾斜。加大对非贫困村水路电网等基础设施投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三大革命”。加强非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向非贫困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

为了不让一个人掉队,这两年来,只要有机会有能力,他们都尽可能多帮助一些“边缘户”、贫困户,有的人获得养殖种植补贴,有的人获得危房改造补贴……通过点滴帮助,让贫困户感到温暖,重拾生活信心。

当然,宁可苦干,不可苦熬,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贫困户也不能坐等帮扶政策来敲门,自力更生、幸福生活双手创造的精气神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统筹外力帮扶与内生动力,做到相互补充。落实“四送四通”直通车扶贫举措,抓好扶志扶智。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家风、美好乡风。通过增强边缘户自主发展意愿,提高精气神,不断拓宽边缘户致富增收道路!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