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百姓热线》特别节目-小康路上 音频
来源:宣城市广播电视台 作者: 发表时间:03-06 11:46


《百姓热线》特别节目——小康路上

【大报头】

主持人: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今天是2020年6月5日,星期五。欢迎各位在本期节目中收听《百姓热线》脱贫攻坚特别节目——小康路上,我是主持人雨辰。今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关键之年,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此时此刻的宣城大地,稻浪起伏,瓜果飘香,田间道路水渠纵横;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热火朝天(全市有没有易地扶贫搬迁的点?),一个个新农村雏形显现;龙头企业机器轰鸣,产销两旺……山川田野间,扶贫攻坚的号角响彻每一个角落,催人奋进。我们《百姓热线》节目在周五早间会陆续推出“脱贫攻坚”专题策划——小康路上。分别从驻村扶贫干部、扶贫带头人和贫困村整体脱贫三个方面来讲述这攻坚克难决胜小康的奋斗历程。

本期节目为脱贫攻坚专题策划《小康路上》的第二期,我们将聚焦自强脱贫户这个特殊的群体,讲述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人生价值,为身边的贫困户们树立自强不息、砥砺奋斗的脱贫好榜样的感人故事。

【片花】

旁白: 初夏时节,田野里到处勃勃生机。今年56岁的王克俭是郎溪县涛城镇合溪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扶贫产业项目的带动下,他通过发展特色养殖,摘掉了穷帽子。

一大早,在合溪村的龙虾养殖田边,王克俭正在将地龙里的龙虾倒入盆中,挑选出个头大的销售,再将小虾苗重新投入水中喂养。虽然每天都要围绕这十几亩龙虾田转,相比于过去的苦日子王克俭觉得现在的每一天都充实并且幸福。郎溪县涛城镇合溪村脱贫户王克俭

【出录音】一亩田搞个千把块钱,两千块钱,国家政府对我们贫困户有照顾,怎么也强了不少啊。【录音完】

王克俭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母亲年逾九旬、体弱多病,他的妻子患有重度精神疾病,是典型的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郎溪县涛城镇合溪村村委会主任 甘菊香

【出录音】第一个,他家三个人都享受低保,第二个就是家庭医生签约,所以在看病这块不愁。【录音完】

2014年王克俭一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了享受到各项扶贫政策,合溪村还积极帮助他发展龙虾养殖。为了脱贫增收改变家庭现状,王克俭踏实苦干,承包了14亩农田进行稻虾综合种养。一开始由于不懂得养殖技术,王克俭走了不少弯路,后来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之下,掌握了一技之长。如今他不仅养殖龙虾,还承包了十几亩鱼塘。郎溪县涛城镇合溪村村委会主任 甘菊香

【出录音】他比较勤劳,龙虾养殖和养鱼啊,他自己也比较肯学。村里特色种养这块给他一些资金的帮助。【录音完】

在各项帮扶政策以及王克俭自身的努力之下,他们一家于2016年成功脱贫,摘掉了压在头上的穷帽子。王克俭变得越来越阳光自信,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一定能实现致富梦。王克俭

【出录音】国家给我们补助,村里给我们帮助,一起养鱼养虾三万多块钱。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我想把龙虾养好,生活越过越好。【录音完】

【片花】

发生改变的不是王克俭一个人,富裕起来的也不止他一个家庭。6月2日一大早,宣州区寒亭镇管南村的贫困户鲁新宝就扛着耙子带着农具赶往田里忙活,300多亩田等着照看,他最近忙得是一刻都不得停歇,还聘请了14位村民来给他帮忙。

从前,提起鲁新宝,村里人无不唏嘘,在老人们的口中,鲁新宝是个勤劳朴实的庄稼汉,夫妻俩那几年一直种着几十亩的水稻和烟草,勉勉强强过日子,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儿子也远离了身边,没有条件照顾老人。后来鲁新宝得了心脏病,一病起来什么事都做不了,只能看着老伴一个人起早贪黑地干活,看病吃药都是钱,最严重的时候不得不去南京做了心脏瓣膜手术,原本就清贫的鲁新宝一下子成了村里最困难的贫困户。宣州区寒亭镇管南村脱贫户 鲁新宝

【出录音】心脏开了刀,换了两个瓣膜,花了二十七万多。【录音完】

由于一场大病,鲁新宝一家在2014年成为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人本就是靠身体吃饭,身体坏了就什么希望也没了,那段时间,鲁新宝的头顶阴云密布,生活陷入了“泥潭”,举步维艰,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鲁新宝完全不知道如何才能度过眼前的难关。而伴随着身体的逐渐好转,要强的鲁新宝脱贫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夫妻俩因为文化程度较低,习惯于传统的耕作方式,所以起先鲁新宝还是决定从自己熟悉的水稻种植做起,但是又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村里的帮扶干部了解后,立刻帮他申请了银行的贴息贷款。银行的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不到一周,5万元的金融贷款就打到了他的账户。于是干劲十足的他,在2017年承包了150亩稻田,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百亩水稻种植梦。2018年水稻面积增加到了280多亩,按每亩1000斤的产量,每年至少可以收割30万斤稻子。原本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贫困户”,如今却成了拥有了300多亩稻田的“种粮大户”,这些改变离不开鲁新宝夫妇俩的勤劳肯干。宣州区寒亭镇管南村扶贫专干 方孟冬

【出录音】等靠要的思想他一直就没有,他一开始只有60亩的田,然后16年贷款了五万块钱,16年就有180亩了,他是逐步发展壮大。到今年就有280的水稻了,今年我还给他申报了一个家庭农场。【录音完】

除了种植水稻,鲁新宝今年还承包了12余亩的水塘发展水产业,养有青鱼、草鱼、鳊鱼、鲫鱼、鲢鱼等多种鱼苗,预计收入8万元。

贫穷了半辈子,鲁新宝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可以成为村里的致富典型。他靠种植水稻和发展水产养殖不仅实现了稳定脱贫,致富之路也是越走越宽,前两年买了大型收割机,去年买了一辆五菱宏光面包车,今年又喜提小轿车、在市区购置了新房,日子过得可谓红红火火。而国家的帮扶政策也在帮助着他一步步将产业发展壮大。宣州区寒亭镇管南村扶贫专干 方孟冬

【出录音】一方面他不是要发展产业吗,要有一个小额金融贷款,一般一年五万元,还有一个帮助他联系田间指导,他是科技示范户。第三个,他身体不太好,他享受健康扶贫的比较多,有一个351,180政策。【录音完】

扶贫工作既要扶贫又要扶志,如今53岁的鲁新宝再也不是那个愁容满面、贫穷所迫的农民了,他接受着新的理念,成为了新时代朝气蓬勃的新型农民中的一员,成功完成了自己从“最贫困户”到“种粮大户”的完美蜕变。

【出录音】歌曲:一个都不能少【录音完】

一个都不能少,每个梦都要圆,幸福小康的大路上,谁都不落单。在扶贫的道路上,还有一个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扶,那就是残疾人群体。

家住泾县昌桥乡袁店村的江国森,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他4岁时,由于经常发高烧不退,导致神志不清,反反复复长达近十年,在13岁时又查出内风湿关节炎,疾病的折磨使他骨骼畸形,身体胯部以下关节不能深度弯曲,导致现在行走、上楼梯都很困难,最终留下了肢体二级残疾。疾病让江国森没有和同龄人一样上学,随着年龄增长,成年后江国森的主要收入是领取残疾人补助、从事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的开锁工作。收入微薄,生活清苦,但与生俱来的苦难并没有让这个坚毅的小伙子满足现状,放弃未来的美好向往。泾县昌桥乡袁店村扶贫书记 陶毅

【出录音】这个小伙子江国森他很好学,他学了开锁的技术,他在上海给人开锁,她老婆给他搞服务,后来因为身体负担不了了,所以回家了。【录音完】

2014年,是江国森记忆中特别的一年。当年9月,泾县昌桥乡扶贫工作组对全乡贫困人口的摸底排查工作中,多次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到江国森家入户走访,深入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同年,江国森因残疾、因学致贫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于江国森来说,这一消息无疑是人生的分水岭。一方面,生性倔强的他并不想给政府增加负担,更不愿意面对贫困户这样的称呼,一方面,他又从政府的扶贫政策中看到了实现梦想的未来。于是他一边坚持经营开锁技艺,一边学习石斛种植和电商。每天,只要有时间他就到村里找干部们交流,请教脱贫途径和致富方法。泾县昌桥乡袁店村扶贫书记 陶毅

【出录音】他自己肯钻研,他在开锁的同时在学习石斛的种植技术。回来以后我作为联系户,我和他聊天,他就说他想种石斛。我觉得他这个想法很好,我就陪他一起去蔡村镇石斛基地参观学习。回来他从这方面就开始,用自己家的自留地开始种了一部分。【录音完】

学习回来后,江国森通过贫困小额信贷政策将闲置多年的1亩多土地发展种植上了石斛。除了种植石斛以外,2017年10月,为进一步助推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创业渠道,昌桥乡党委、政府通过多措并举助推电子商务工作,为全乡电子商务发展探索出新路子。当时江国森就被列入首批支持发展电商的贫困户名单。开网店发展电商是一个不需要体力的工作,十分适合江国森的残疾人情况。很快,昌桥乡人社部门为江国森报名参加了全县电子商务培训班,并为他争取了创业补助5000元。欣喜的江国森和爱人商量着建立了2个拼多多网店和淘宝店铺。江国森的网店,主要是出售附近村民的农特产品,在铁皮石斛之外,土鸡蛋、鸭蛋、野生葛粉等都是深受顾客喜爱的产品。如今身残志坚的江国森不仅自己养活自已,还养活了全家。谈起未来,江国森信心满满。泾县昌桥乡袁店村脱贫户 江国森

【出录音】未来我是这样想的,石斛我还是继续坚持去种植,因为这个是长久的投入,但是它一直在涨。预计未来顺利的话,大概在三年之后就有经济效益了。第一个棚我是实验的,我就看看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在我们本地种植。后来搞下来可以,我也信心倍增了。然后我接着搞了那个棚,然后这里地种满了。后来我就把那片山开发了一下,路也修了一下,桥也修好了,现在地也平好了。到时候弄好以后我也能带动这边的就业。【录音完】

“脱贫奔小康,靠扶不靠养”,在宣城,像王克俭、鲁新宝和江国森这样自主脱贫致富的典型还有很多。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一个典型就是一盏灯。在与绝对贫困的遭遇战中,尤其需要汲取先进典型的智慧,需要强化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让先进典型所蕴积的精神力量生成好经验、形成好方法、促成新动力、聚成新合力,激励大家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奋斗融入时代大潮中,把汗水挥洒在宣城大地上,让光荣镌刻在脱贫攻坚进程里,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