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宣城最美教师”候选人:方 颖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6-23 16:26

 
旌德二中方颖

心育老师,我们又来了

做一个中小学心理教育者,很普通,又很特别;很寂寞,又很热闹。

我的心理教育者生涯,开始于2008年。这一年,我报考了安徽师范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初识心理学。2012年和2013年,我又分别通过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和教师资格认证,获得了心理咨询和初 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

有了教师资格,不一定会教书;有了心理咨询师资格,不一定会做辅导。学历不代表能力,知识更不能代替技能。

2008年,开始当班主任的时候,我就开始在自己班级中尝试心理健康教育。也会在任教的班级开展一些探索自我和考试心理的课程。因为班主任的优势,教育的对象又是高中生,学生们大多很安静,也很配合,心理教育更像是预先设定好结果的班会课。这个阶段的尝试和体验,让我对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有了一定的了解,思考、提炼后写出了《她为什么痛哭不止?》这篇教育述事。

2010年,我尝试在七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那时的我,正踌躇满志,为自己“研究生”的身份而自豪。哪里料到,七年级比高中难教得多。知识讲座,学生们兴趣缺缺、互相交头接耳;游戏体验,学生们热闹非常、教室里乱成一团。除了班级秩序的维护和学生感受体验的矛盾之外,还有教师角色的冲突——是做管理者,还是做关爱者?更让我难受的,是同事们的不理解。当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大家都非常陌生,加上我本身能力、经验的不足,教学管理混乱、和同事沟通不足,让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很大的误会: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不正常的人的,就是做游戏,对学生没有帮助,反而影响纪律。这时的我,我认为心理老师就应该无条件关注孩子、关爱孩子,只会表扬,不会惩罚,经历和感悟汇聚成了另一篇教育述事《一个没有优点的孩子》。

2011年,我研究生毕业了,开始准备考心理咨询师,接触到大量的专业书籍。我的心理教育课开始了第二轮的尝试。这时候,我已经初步懂得如何平衡管理者和引导者、关注者的角色,偏好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角色扮演是心育课的主要形式。同时,我还在任化学老师的初三(1)班偶尔客串心理老师,开展一些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方法指导方面的课程。班主任们虽然不太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但对我的工作不再反感,有些班主任还会和我探讨班上学生的心理情况。我明白惩罚和奖励一样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手段,《浅析中学生惩罚的艺术》一文由此产生。

2012年,是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三年,也是我成为专职心理老师的第一年。我开始注重课程的整体性,注重游戏和角色扮演对学生心理体验的价值,尝试知识讲座与心理体验并举的教学策略。这一年,我通过了国家资格考试,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格。

这一年,我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案例。那是一个八年级的男孩,学习成绩优秀,却总被厌学所困扰。班主任实在没有办法,最后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想到了我。当时老师和学生都对心理咨询感到非常神秘,认为心理咨询的肯定是心理不正常的人。为了打消孩子的顾虑,我以帮助老师做事的名义找到了他,并且利用午休时间给他做辅导。那时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找一个安全、安静的场所成了我的烦恼,跑遍了学校所有的房间之后,我发现科教馆有一间闲置的办公室,虽然大了点,但至少安静、隐密。在那间零乱的办公室里,我进行了四次辅导,孩子最终解决了内心的冲突、恢复了心灵的平静。我第一次真正体验到“助人自助”的含义和价值,虽然我的语言还很生涩、技巧也运用的很不熟练。一切都才刚刚开始,课题《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应运而生。

2013年,学校心理教育中心成立。学生心理状况普查、心理档案建设、家长讲座、青春期教育、心理手抄报、心理书籍借阅、个别和团体辅导、学生心理社团建设——从瞎子摸象到成竹在胸,从战战兢兢到侃侃而谈,中心的活动一天天丰富,我的能力也一天天提升。

还记得第一次开展学生心理普查活动,为了调试软件,我每天的空闲时间就是泡在学校机房里,一遍遍的测试、一次次的记录软件中的漏洞,然后一一反馈给软件供应商修改,最终形成适合我们学校的心理测量平台。测量活动前,为了把全校24个班级学生的情况输进系统,我连续在机房里工作了三天,除了上课之外的工作时间,全部花在机房里。测量活动中,我每天6个小时坚守机房,一个班一个班的讲解测量规则,对于没有听清的同学,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在机房坚守了三天,全校24个班级测量完毕,我也差不多嗓子发不出声音了。测量完毕,全校几千份数据需要核对、统计和分析。虽然有电脑和软件帮忙,整个测量工作还是花费了我2个的时间和精力。有人问,“这个测量又没有人看,你做它干嘛呢?”是啊,现在是没人看,可我是要看的,不但要看,还要分析,这样才能掌握学生们的心理发展情况,心理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更贴合孩子们真实的需要。

这一年,我读了岳晓东先生的《登天的感觉》,澄清了我对心理咨询的模糊认识、更坚定了我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决心,在《此中滋味不寻常——三读登天的感觉》中,我描述了这种感动和坚持。这一年,我去合肥参加了心理辅导课程,三天从早到晚的培训,我又一次被心理学的直指人心的敏锐和深邃所震撼。这些成了我工作的动力和指引,在我觉得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给我前行的力量;在我觉得寂寞的时候,给我支持和陪伴。

心理教育中心成立后,学生的咨询一下子多了起来。“方颖,你怎么这么早就来学校啊?”“方颖,你怎么现在才回家?”同事们惊讶于我的起早贪黑。学生每天学习时间排得满满的,只有中午和下午放学才有时间来找我倾诉。虽然每天很匆忙、很累,但心里很满足。因为我的工作是被人需要的,我的工作能让孩子们的打开心结、放下悲伤、重新出发。

有个非常特殊的孩子,当时是七年级。因为家庭的变故,让他情绪非常的不稳定。一次上课,我引导大家自我欣赏、寻找自己的优点,他突然直接冲到讲台前,大声叫喊道:“我没有优点,我没有优点,我一个优点也没有——”喊声迅速地变成哭声,他站在讲台前、声泪俱下,下面的孩子先是惊讶、接着大笑起来,觉得他在故意捣乱。我轻轻拍拍他的肩膀,一边示意同学们安静,一边向前排同学要了一张面巾纸递给他。静静地陪伴了几分钟之后,他慢慢止住了哭声。我说,“你今天的表现很勇敢,因为你承受了我们难以明白的伤痛,你压抑了太久,今天能发泄出来,是好事。”他点点头。我又告诉下面的同学,他的创伤很深很深,我们要用关心和爱护的态度去对待他,如果他下次再出现情绪失控,大家就和我一样静静地陪着他。孩子们似懂非懂,但都认真地点了点头。

趁着这个孩子的心防出现裂缝的机会,我建议他放学去我的工作室。在工作室里,我用房树人的绘画帮助他打开心门,倾诉了自己所有的痛苦和恐惧。听着他撕心裂肺的痛哭声,我知道他的心灵创伤已经开始愈合了。

这一年,我第一次以心理老师的身份接到家长电话,“你是心理老师吧,听了你的讲座,觉得很好。我家孩子——”。这个电话,让我兴奋了很久、也鼓舞了我很久。慢慢地,除了家长之外,班主任们,也开始走进我的工作室。他们和我聊和孩子相处的困惑,谈自己生活中的焦虑和烦恼,当然也会和我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教育的智慧。

孩子心理成长的需要是无限的,而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想到了筹备学生心理社团。因为是学校的第一个社团,孩子们报名踊跃,三个年级总共报名了119人。这么多,怎么筛选?成了一个难题。如果简单的凭着报名表的印象挑选,对不擅长表达的孩子不公平。为了不打消学生的热情,更为了让每个报名者都有公平的机会,我连续三个周五在科教馆组织培训,一方面让每个参加者更多的了解心理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一时兴起的学生排除出去。之后,又组织了2场考试,一次闭卷、一次开卷,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培训的认真程度和学习心理学的热情。后面的事实证明,这样的筛选是有效的,留下的21名成员个个对社团充满热情、工作积极负责。

这一年,我仍然负责七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的教学,并且有幸接触到钟志农先生的著作,开始了从心理健康教育课到心理健康活动课,再到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的转变。因为带的班级多,而间隔的时间长,所以每次上课后,我都要回忆课堂情况并且记录下来,

反思这节课的进步和失误,然后再下节课调整和改变。这样,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我分别开设不同的主题,比如留守儿童多的班级,我会更注重学习策略和同伴交往方面的辅导;而学习竞争激烈、家长期望高的班级,我会侧重探索自我和亲子关系的辅导。同样的主题,面对不同的班级,也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有的班级习惯听和记,那就用角色扮演促进他们的思考;有的班级容易激动,难以平静,那就用心理游戏引导他们体验。“啊,心育老师你终于来了啊。”“心育老师,我发现自己没有知心朋友,怎么办啊?”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越来越多,心育课不仅是孩子们的放松课,更成了孩子们心理发展的主阵地。

2014年已经过半,半年来除了继续专门课程、心理咨询、家长讲座等常规活动之外,我在学生心理社团上倾注了最多的心力。每周五下午放学后1小时是社团的固定活动时间,我和成员们一起分享知识、培养能力、探讨活动方案。半年里我们建设了校心理工作网,建立了曙光心理社百度贴吧,还开发了曙光心理社官方APP。

七年级学习能力主题辅导、九年级考前心理辅导、寻找微笑活动、青春期情感主题心理剧编写和摄制,随着一系列贴近学生心理需要的活动接连开展,老师们慢慢改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健康 ”的印像,学生们也不再把心理教育中心当作禁区。

“心育老师,我们又来了!”现在,这样的声音经常在办公室的门前响起,伴随着喊声的,是几个甚至十几个孩子的身影。有的去放松室宣泄放松,有的在摇椅上前仰后合,有的在沙发上阅读思考,有的在电脑前自测心理,还有的,围在我身边,看我工作、和我聊天。

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我是快乐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是幸福的。一个快乐幸福的老师,才能给孩子一块洁净的心田、一种平和的心境、一个健全的人格——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方颖老师与社团成员合影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