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时代呼唤:转型与坚守

时代呼唤:转型与坚守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11-01 20:43
 新华网北京10月30日电(新华社记者)回顾与展望,总能引发一个民族的深沉思考:曾经的中国怎样走过,现在的中国走得怎样,未来的中国该怎样走……

    当社会转型的阵痛与改革开放的收益相伴而至,如何构建一个凝聚全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课题。同时,置身以“软实力”为核心的新的全球竞争,如何续写中华文明的辉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世界聚焦的中国话题。

    一个“文明崛起”的国家,是一个对内具有凝聚力、对外拥有影响力的国家——这是今日之中国向自己提出的命题,也是明日之中国必将向世界揭晓的答案。

    呼唤——精神家园的重建

    2012年10月1日,辽阔的东海,正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中国海监50船上的海监工作者用齐唱国歌的方式,庆祝新中国的生日,表达捍卫祖国海洋权益的决心。

    尽管,全年大概有200天“漂”在海上,很多时候甚至无法与亲人取得联系,但是,作为祖国蓝色国土的守卫者,坚守职责的信念,让这里的人们“感到离家很近”。

    家,总是心中那份最重的挂念。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变化,家与它所承载的国都是中国人世代珍视、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

    回望中共十六大以来的10年,当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向我们敞开,当地球村的包容放大了我们的视野,变化以惊人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空间与精神世界,心灵的家园也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

    在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眼中,中国整个社会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不过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和价值失落,这很像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少年,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同时,又带有青春期的风险和问题。

    如果我们重新翻开2011年的日历,不难为学者的观点找到佐证:继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之后,GDP再创新高,达到47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810元。同时,诚信、道德、矿难等关键词开始在互联网上频繁出现,带来困惑、抱怨与烦恼。

    正如新加坡学者郑永年所说,财富的积累并没有回答对人类最为基本的一些问题:人为了什么而活着,怎样活着?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这个问题对中国显得尤其重要。

    “毒奶粉”、“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等丑闻频繁发生,拷问着社会良知的底线,冲击着道德伦理的规范。

    这些“成长的烦恼”并非中国独有。当工业革命的滚滚车轮裹挟并倾轧着欧洲大陆的传统价值,英国大文豪狄更斯也曾慨叹:“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近年来一些国家的教训也表明:如果没有一个反映社会发展和群众利益诉求的核心价值体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

    带领人民创造了无数“中国经验”的中国共产党深刻意识到,必须共筑一个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并接受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构建一个支撑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家园。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心他人、帮助大家,就是我们的价值。”在“80后”十八大代表闫文静眼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很简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位来自乡村的打工妹,在广东中山市打工6年间,坚持通过组织环保志愿行动,鼓励外来务工的兄弟姐妹尽快融入城市。

    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朴素表达。

    历史往往会记录经典的回声:

    1925年,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这样写道: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80多年后,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追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