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人民日报》对话段敦厚:选派年轻干部 做农村的领头人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7-14 23:49

 【背景】

  安徽省从2001年起,连续9年分期分批从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相对贫困和后进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每批任期三年。目前,前三批12000名干部任期已经结束,第四批2000名干部已到村任职。

  【对话嘉宾】

  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段敦厚

  记者:安徽省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年轻干部到村任职的初衷是什么?

  段敦厚:2001年,省委组织调研发现,农村贫困后进村9000多个,占当时所有行政村的1/3。调研还发现,这些贫困后进村除自然地理等客观因素外,普遍存在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缺少“领头雁”的问题;同时,各级机关的年轻干部,不少是“三门”干部,在接触基层、了解群众、经受艰苦复杂环境锻炼等方面存在欠缺。由此,省委决定,分三批、每批选派3000名干部到贫困后进村任第一书记或书记,去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选派干部的实践,发挥了推动农村发展的“杠杆”作用,带出一支牵引农村发展的先进力量,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社会反响很好。彻底改变贫困后进村面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进一步巩固九年选派工作成果,今年又选派了第四批2000名干部到村任职。

  记者:选派的年轻干部到村任职能呆得住吗?用什么保证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段敦厚:实践证明,广大选派干部在任期内不仅呆得住,而且干得好,有的选派干部任期结束后,感觉想干的事情还很多,当地老百姓也舍不得他们离开,所以有以沈浩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一批选派干部选择继续留任。

  为充分调动选派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省委在体制机制上做了探索创新,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确保选派干部在待遇上有保障、工作上有舞台、心灵上有各级组织及选派单位的关爱。

  记者:到村任职给当地带来了那些变化?

  段敦厚: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后,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把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有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他们的工作实绩,全省有85%的选派村整体工作进入所在乡镇先进行列,九年来,选派村累计投入资金31.4亿多元,发展经济项目19380多个,发展党员6.1万多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万多名。概括来说,给选派村带来了四个方面的明显变化:一是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二是村民收入和集体收入明显增加;三是基础设施、民生都有明显改善;四是大量矛盾和问题在基层消化,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减少,社会风气也明显好转。

  记者:到村任职给选派干部带来了哪些变化?

  段敦厚:广大选派干部经过农村基层的实践,了解到许多在机关了解不到的情况,学到了许多在单位学不到的知识,磨炼了意志,锤炼了作风。一是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增强。二是对群众的感情在加深,增强了宗旨意识,密切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学会了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四是提高了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本领。据统计,前两批9000名选派干部中已有6100多人得到提拔重用。

  记者: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拓展和发挥选派干部到村任职这一机制优势?

  段敦厚:“三农”工作事关全局,任重道远。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把沈浩的精神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同时把选派干部到村任职这一机制优势不断拓展和丰富,真正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培养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抓手。一是要继续选派更多的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农村任职,带动城市机关、企业、高校与农村结对帮扶;二是努力找准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多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三是注重优秀选派干部的选、管、用,加大跟踪培养选拔的力度,建立干部从基层一线锻炼成长的培养链。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