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细润如玉 粹然天成——安徽博物院藏歙砚赏析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1-03 15:47

歙砚、端砚、洮河砚和澄泥砚因其优良的品质,被中国文人所喜爱,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南宋赵希鹄称歙砚“细润如玉”;清徐毅《歙砚辑考》载:“歙石之粹然者,温润静洁,纹理缜密,抚之若柔肤,磨之如利峰,方以端溪,其质其色,无不远胜。”歙砚的开采绵延数朝,《歙砚谱》载“龙尾山,亦名罗纹山,下名芙蓉溪,石坑最多,延蔓百余里,取之不绝。”一般认为歙砚始于唐开元年间,目前尚有争议。至南唐设立砚官进行专门管理,宋唐积《歙州砚谱》载“至南唐,元宗精意翰墨,歙守又献砚并荐砚工李少微,国主嘉之,擢为砚官,令石工周全师之,尔后匠者增益颇多”,李后主对歙砚尤为喜爱,将其与澄心堂纸、李廷珪墨一并称为“天下之冠”。至宋代,歙砚的开采规模更大,产量也更高。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砚谱》就记载了包括“眉子坑”“罗纹旧坑”“水蕨坑”“溪头坑”“叶九坑”“金星坑”“驴坑”“济源坑”“碧里坑”等多个砚坑。元明清以后虽然开采规模开始衰落,但由于雕刻精细,仍不乏精品。

图1 明 蝉形荷叶纹双足歙砚

明蝉形荷叶纹双足歙砚(图1),这件砚台出土于宿州市四铺,长34.5、宽22.3、高6.2厘米。砚台整体似蝉形,砚面周边线条圆润,砚堂较平,墨池较大且深,弧底,砚首着地,砚背刻荷叶纹,饰有两乳丁状足。蝉形砚是仿造自然形态创造出来,流传时间长,早在唐代,蝉形砚就已经出现,称为莲叶砚,宋米芾《砚史》载“堂墓中有得如莲叶,中凹两足,如凤池之制,甚薄,足如枣也”,到了明代蝉形砚更加兴盛,安徽博物院馆藏明代蝉形砚共5方,多不见荷叶梗,亦无叶脉装饰,而这件蝉形砚不仅传承了一般蝉形砚的总体形态,保留了蝉目的深邃、蝉嘴的尖翘、蝉腹的平坦,更融入了荷叶纹样,砚首、砚池与砚堂连接处采用突出的荷叶脉络装饰,逐渐过渡到砚背中间阴线刻画的叶梗,纹饰主次分明,层次显然,栩栩如生。该砚将蝉、荷叶与砚台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并与歙石青黑色泽相映衬,线条流畅,生动典雅。

图2 明 双足蝉形歙砚

此外其中一件馆藏明双足蝉形歙砚(图2),形制十分特别,长28.5、宽21、高5.5厘米。砚石为黑色歙石,整体呈宽椭圆形,四周起边,边框内下挖砚堂、砚池,作蝉形,砚池较深、砚堂微凹,弧底,砚首着地,砚底部有两乳状足,砚台整体线条圆润,蝉的总体形态虽然较为明显,但蝉首与蝉身明显简化,蝉体变得宽、短,呈宽椭圆状形态,这件砚台造型简约、线条粗犷,表现出与其他蝉形砚明显的不同。蝉的装饰造型出现的很早,商周时期铜器、玉器等上早已出现蝉的装饰,“禅(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蝉与荷叶都是古代文人十分喜爱的题材,以示高洁清雅之资,自然也就成为砚台首选的装饰题材。

图3 清竹编纹歙砚

清竹编纹歙砚(图3),直径9.2、高1.5厘米。砚台整体为圆形,小巧精致,砚缘起窄边,侧壁倾斜,砚面平坦,砚边及侧面、砚底皆刻竹编纹,整件砚台视之如一竹编小箩,盎然有趣。圆砚起自两汉,经过六朝的发展,在唐代早中期进入鼎盛,南宋朱晞颜夫妇墓出土的圆形歙砚当是宋代典型圆砚,与之前的圆砚不同,清代更加注重砚体的装饰,且不乏生活情趣。

图4 清 随形蕉叶歙砚

清随形蕉叶歙砚(图4),长15.9、宽12、高1.5厘米。砚体刻画成蕉叶状,砚背蕉叶纹理生动清晰,砚堂、砚池连为一体,砚池稍深,构思精巧。明清时期的砚台注重雕刻与装饰,在歙砚上也表现出同样的特征,造型上已经不拘于唐宋时期的风字砚、抄手砚、圆砚等,创造出随形、椭圆形、桃形、竹节形等多种形态。往往构建砚台的整体造型,或者直接在砚背处巧妙运用浮雕、浅浮雕、线刻等手法进行描绘,蝉、荷叶、蕉叶、竹节等都是当时文人喜爱的装饰题材,仿古砚与名人题款砚也明显增多。安徽博物院藏明清歙砚数量众多,各种造型新奇的歙砚是该时期不可忽视的亮点。

图5 清乾隆 御铭诗歙砚

清乾隆御铭诗歙砚(图5),砚长13.8、宽9.2厘米。砚整体呈椭圆形,前部刻枣核形墨池,下为砚堂,砚堂、墨池周围皆有凹起的窄边,砚背平刻铭文“海天初月昇于水,素华朗照清莫比,鄼侯之甎曾无此,谁与题名难议擬,翰筵静用实隹矣,抽丝启秘有若是。乾隆御铭”,下有圆款“乾”,方款“隆”,上部侧刻“仿汉未央甎海天初月砚”。清代歙砚中名人题款数量明显增多,安徽博物院藏歙砚中就包括数方乾隆御铭砚。

图6 清乾隆 御铭仿汉石渠阁瓦歙砚

另一件乾隆御铭仿汉石渠阁瓦歙砚(图6),砚长15.2、宽18厘米。整体呈瓦形,首部外弧,尾部内弧,下部开圆形砚堂,周起窄边,上部有阴刻铭文“石渠阁覆,以瓦肖其形为砚也,出于琢,非出冶,友笔墨佐儒雅,思卯金太乙下。乾隆御铭”,下有印章式铭“澂观”,砚首刻“仿汉石渠阁瓦砚”。这两件乾隆御铭砚造型都非常简单,线条也很简洁,透出古典质朴的韵味。

歙砚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歙砚以其优良的品质受到众多文人的喜爱,成为四大名砚之一,尤其至宋代进入繁荣时期,开采的砚坑也以唐宋为多,至明清时期,歙砚的造型变化多样,雕刻更加雅致,名人题款砚增多,砚已经不仅仅是文房用具,更多的是具有观赏和艺术审美情趣的存在。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910期《细润如玉 粹然天成——安徽博物院藏歙砚赏析》作者:王育茜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