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徽墨之都——山水画廊歙县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12-27 11:04

安徽省歙县位于杭州、千岛湖、黄山、九华山旅游线的中心点,徽杭、屯芜公路在此交会,皖赣铁路穿越而过。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境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园林、长亭、古桥、石坊、古塔到处可见,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

歙县历史悠久,文风昌盛。秦始置县,古称新安,自隋唐以来,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 史称“徽州府”,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 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也是著名的“中国徽墨之都”和“中国歙砚之乡”,更是明清两代曾辉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里。

歙县孕育了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家毕升,明代著名诗人、散文和杂剧作家汪道昆,明代文渊阁大学士许国,清朝体仁阁大学士曹振镛等文人名士;制墨大家曹素功;新安画派奠基人渐江、清代著名画家和书法家汪士慎、现代国画大师黄宾虹;近代经学大师吴承仕和经济学家王茂荫,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皆出于此。程朱理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盆景、新安医学、新安文学及徽戏、徽墨、歙砚、徽菜等都闪耀着徽文化的灿烂光芒,在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

地处黄山脚下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歙县,自隋以后的1300多年间一直是郡州府治。尤其是宋以后徽商的发展更带来文化繁荣。文物古迹遍布全县。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渔梁坝、郑氏宗祠、竹山书院、许村古建筑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安碑园石刻、渐江墓、长庆寺塔、太平桥、南谯楼、忠烈祠坊、圣僧庵壁画、黄宾虹故居、张曙故居、蜈蚣岭梯田等几十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之“歙”,颇为难认,常被误读,正确读音同“射”,而在方言中音同“歇”。歙县得名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中最早的说法即与歙浦有关。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刘所纂《旧唐书》卷44《地理志》“县南有歙浦,因为名”。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乐史所纂《太平寰宇记》载:“有水口名曰歙浦,或云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 罗愿(1136~1184年) 所纂《新安志·方舆纪要》载:

“歙南有歙浦,因以得名”。清代歙县潭渡黄崇惺所纂《徽州府志辨证》:“汉人多名歙者,如王歙、来歙之属。古‘歙’字多用为‘翕’,如‘翕翕訾訾’亦作‘歙歙’,‘翕侯赵信’亦作‘歙侯’,不可胜举。歙之名县,亦作民众翕集之义,非用其本义也。《说文》‘欠’部有‘歙’字,‘邑’部又有‘口’字,云地名而不言何地。吾意此即汉人所制‘歙’县之字,如傅介子改‘楼兰’为‘鄯善’,为刻印章,‘鄯’字前此未有,亦介子所制也。”

显然,先有歙浦,后有歙县,歙浦之名早于歙县。可以这样认为,歙浦之歙因“山水翕聚”而名,歙县之歙因歙浦而来, 辄《太平寰宇记》“或云”略显失当,故罗愿《新安志》未采用“或云”之说,而黄崇惺说存疑待考。“歙”字由翕、欠二字构成,其中“翕”字由均含聚集之义的合、羽构成,也从侧面反映歙县“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地理特征;“欠”字说明此处风景绝佳,不欠山水。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