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歙砚传承,坚守之美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9-29 17:38

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道尽了徽州的魅力,而人杰地灵的徽州也是众所周知的文房四宝的故乡。提到徽州府歙县,就必然会提到歙砚,它细润如玉,历寒不冰,发墨如油,润笔无声,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源于自然,用于雅阁,方寸之间显乾坤,千百年来为文人墨客所珍视。

辞书有文记载:“砚与文字同兴,于黄帝之代也”。开元之前现世的歙砚作为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对人类的文明也起到了重大贡献,更是对中国书画及其他方面都起到了独特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历代骚人墨客对歙砚刻意追求、百般迷恋,将名砚作为传家之宝的不在少数,以名砚殉葬者不胜枚举。今天,写字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更不必说用笔墨纸砚来用心挥毫,砚台转为收藏之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千秋古风,漫漫学海,用心研磨的过程,可不是一种沉淀浮躁的修行?芸芸都市,自有坚守者。

我们叹息传统文化的流失,我们也依然欣慰,因为歙砚传承人的坚守,歙砚依然光芒四射。歙砚雕刻名家、 工艺美术大师,歙砚的雕刻及技术力量第四代代表人物,歙砚雕刻大师方见尘、胡震龙之嫡传弟子——汪向群,保持少有的冷静思考,淡淡素笺,浓浓墨韵,古拙温厚,时光不语。

汪向群大师,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1964年出生,1986年至1989年就读于重庆轻工业学校。1981年拜砚雕大师方见尘、胡震龙为师,开始了砚雕生涯。1985年作为大师方见尘的助手,雕刻了“八百里黄山图”,并在日本展出,被博物馆以七万美金购藏。1991年被评为工艺美术师。1992年任安徽歙砚厂设计室主任。汪向群为人谦和,品德高尚,雕艺精湛,制砚风格以浅浮雕为主,追求浑厚古朴和自然闲静的意境,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2000年来京,其人品和砚雕作品便已蜚声业界和收藏界,并多次在全国性展览会获金奖,其个人艺术传略和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矿业报、中国收藏杂志、北京日报等十余家报刊登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全国十五家地方电视台对他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并特选为多名国家领导人制砚。2006年,他的歙砚作品《竹林七贤》荣获第四届中国文房四宝名师名砚精品大赛金奖。2011年作品《新安揽胜》在首届中国文房四宝精粹博览会获得“文房精粹奖”金奖。2010年编写出版了《中国名砚·歙砚》一书。该书系统记述了歙砚从砚石的采集辨识,到雕刻技法,以及鉴赏收藏的知识,更收纳了数十方名家名作,并对之进行了专业的点评。2011年10月受邀参加中华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歙砚与君子》被选入专著《论砚》中。

汪向群大师遵循“以砚会友”的宗旨,立志弘扬歙砚文化,使之砚雕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好的设计来源于雕刻师成熟的创意设计能力和丰富的砚外知识,将传统继承和自我创新的理念相融合,最后得出一个好的方案,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雕刻者的“心”。用心去和砚石沟通,砚石与人一样都有着各自的灵魂,看似相近却各不相同。

一个雕刻师在雕刻砚台时一要运用到他从师父那传承到的传统雕刻手法,二要有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在下刀之前多考虑一些雕刻手法,然后根据石料的体型和纹理确定这方砚台的雕刻适合于哪种雕刻手法,这样才能是作品更加的完美。我们达不到鬼斧神工的境界但也千万不要局限于雕虫小技的庸俗,只要多多揣摩,最后的成品总是能达到引人关注的效果的。

在歙砚雕刻这条路上,只有让自己从最简单的靠经营歙砚谋生,升华为对历史、美学的理解和研究,让自己的收藏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这才是一个歙砚雕刻家要做的。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