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徽文化蕴育的歙砚艺术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12-21 09:52

徽文化是上溯千年来徽州先人们劳动实践和智慧的凝聚、演化、结晶和沉淀,是产生于徽州本土的文学、艺术、建筑、雕刻、民风习俗等。特别是徽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精美的“三雕”艺术、古村落建筑艺术及蕴含深奥哲理的古楹联、古题额、古书院、古牌楼、古祠堂等,不知揉进了多少徽文化的和弦,歙砚雕刻也不自觉地投怀关抱,受到了浓郁徽文化的陶冶、濡染、启迪和升华。

歙砚雕刻可以说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徽文化的蕴育。砚雕师的心境和所追求的意境,确立的主题和形式,创作的意蕴和气韵,以及所表达的典型和格调,构成了我国工艺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载誉于世的四大名砚之一。

首先歙砚艺术受到徽文化漫长时期的浸染,使创作者产生一种心境,也就是在传统文化积淀中培养砚雕师的情怀。我国的“至圣先师”孔子早就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徽文化也是将艺术看作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必经过程。纵观古住今来对徽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哪个不是以德行为依据,打牢了人生的根;以仁为内在修养,在心理上求得平安。这种心境可以说是有志砚雕艺术者所必备的。

在从事歙砚雕刻的实践中,有心者会逐步悟到这种“志于道、据于德”的精神、思想和情操,对于找准人生座标的重要性:“依于仁、游于艺”的生活和处世准绳,为砚雕艺术带来的说不尽的好处。说实在的,学习歙砚艺术,实际上是一种心性的事业。人生的心境确实需要长期的修炼和感悟。可以说,砚雕艺术也是一种寂寞之道。如同吃斋念佛,心诚则灵。耐不得寂寞,沉不住气,又怎么能得“道”。

当然,道无艺不显,艺无道则不明。没有精神内涵,作品既使形象逼真也只是一个空壳而已。关注精神内涵,谓之道,故艺术通过表达来寄托作者的精神和情感;艺术因情而发,要为“情”而琢,而非为琢而琢。从艺要养心,“心贵静虚”才能修性,从而为攀登“虚”、“无”的至高境界打好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数千年兴盛的根源,而徽文化则是其精髓之一。作为生长于彰显徽文化氛围的歙砚雕刻艺人,确是需要以素心来投身这个事业的。歙砚艺术者的“修道”的自然心境,宁静致远是必备的。一个人的才学和修养也是与宁静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是心境,更是立身之本。宁静致远,从古说到今。“宁静”在哪里呢?唐代诗人王维说的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显然更多地源于心灵。

献身于艺术事业,必备的心境只是第一阶段,还有一个至情至意的升华过程。歙砚艺术创作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需要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要把“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努力创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令观赏者沉吟玩味,难以忘怀,也就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实践证明:借助于“物性”,充分体会“物性”,从“物性”中寻找本源,丰富灵性之脑,点化灵性之手,是能够创造艺术所需之意境的。

徽文化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蕴育出绚丽多彩的传统艺术,直接或间接地对歙砚艺术产生着巨大影响。可以说砚雕艺人在创作中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总是把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最深刻的命题,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告诉观赏者。并努力呈现出作品的内涵,这在歙砚艺术表现得十分充分。歙砚作品很大一部份体现的人文精神,都是徽文化内容之一。正如丁志玢先生在《沁园春·贺黄山工美协会》词中所说的:“黄山白岳,诸峰竞秀,万物争荣。品徽州文化,诗书为府,高风承世,贾儒大成。有为有守,度身量腹,处正居中真玉性,天行健,大艺海泛舟,古韵徽风。匠心独运刀作笔,花木繁茂鸟兽飞腾。木雕领先河,艺开蹊径;三雕艺术,当居高峰。徽墨歙砚,新安画派,丹青妙手数百公。逢盛世,黄山工美会,徽旗高耸”。这些徽文化的内涵在歙砚艺术中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

歙砚的名贵,可以说是徽文化的滋润使它的稀有砚石和天然纹饰更加绚丽灿烂。受到徽文化熏陶的砚雕师们,总能以慧眼按天然纹饰把歙砚石分为金星、银星和金晕、银晕类;眉纹和玉带类;以及罗纹类等。每类按其形态又可分数种及数十种。这些瑰丽多姿的歙砚石,经过砚雕师巧妙的构图和精细的雕琢,形成了浓厚朴实,美观大方,线条挺秀,刀法刚健,花式多变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使砚以浅、深浮雕的徽派技法,所琢古钟、古琴、花瓶、瓜果、鱼龙、殿阁、人物、花鸟等,都能神态入微。“双龙戏珠”、“雨打芭蕉”等仿古题材和“猴子观海”、“山中楼阁”等名胜古迹或天然之色题材也都是千姿百态,魅力无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尤其是儒、道、佛的美学思想,集中代表了徽文化的基本特征。儒学提倡的人的精神与灵魂之美,为人处世追求的一种“儒学风范”:超越自然物态的审美心理的道家美学理想;以“悟”为核心的佛学感性直觉和审美思维方式,可以说都深深植根于歙砚艺术中。所以在砚雕时对线的处理都自觉不自学地融汇进了上述美学理念。业内人士周知,歙砚的雕琢极重视线的方式。砚的轮廓线和墨堂的边线,有起有伏,有方有圆,有曲有直,变化多端,不仅展示了砚雕艺术的高超,而且体现了歙砚艺术中“三教合一”美学思想的深厚。有言道:“以耐心为径,以技艺为纬”。千百年来一代代歙砚艺人以既能宁静致远,又能自然漫步的心境,持之以恒地编织着歙砚艺人之网。在这种“寂寞事业”的进取中,促使歙砚艺人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用“刀笔”把歙砚描绘得琳琅满目。为了塑造动人的形象,砚雕师都是倾注情感和注足气质,在动刀时往往是提刀向砚石直刻下去,以稳持刀、准下刀、狠推刀不动摇,轻、重、徐、疾、刚柔相济,掩疵显美,不留痕迹地取得巧夺天工的艺术效果。

徽文化蕴育的歙砚艺术,有着享誉海内外的无穷魅力。这魅力无穷的歙砚,古往今来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又吸引了多少为它献身的仁人志士?可喜的是:遍布古徽州大地的制砚厂坊,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砚雕名师及后起之秀,定会在传承徽文化的同时歙砚艺术更加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