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亲手捞一张宣纸 留下满满回忆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11-02 10:40

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此次「笔墨纸砚海峡两岸交流体验营」,其实一开始并没有对文房四宝特别有感触,是抱着与两岸大学生交流的心态来参加此次活动,然而,既然活动称作体验营,顾名思义就是去深入文房四宝的发源地,并深刻体验其中的制程、歷史演变、名人着作等等,有别于课本上的纸上谈兵,体验更是一种加深印象的学习方法。

抢先拓印图案糊了

第一站是位于长江实验国小的十竹斋,里头摆满了老师收藏的画作、书法作品,随着老师的解说,大家对于拓印、刻砚有更深的了解,在结束之前,老师让大家拓印一张西湖的地图当作是送给我们的一份礼物,顺便让大家体验拓印。

我当时迫不及待地抢在第二个体验拓印,然而,老师却在我体验后才说,拓印是越后面印的,图案会越漂亮,果不其然,我的拓印作品在一段时间后,开始模糊掉了,所幸,老师给予我第二次机会拓印,待大家都印了差不多时我才去印第二张。

之后下午去了西泠印社,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内,紧邻西湖湖畔。除了印社内有许多诗作、画笔外,诗社附近的步道、公园充满了文艺气息,我们去的时间接近傍晚,非常舒适宜人,景色也非常美丽!

隔日一早我们来到王一品斋笔庄,看到毛笔制成的过程极其繁复,从笔料到结头,再到择笔刻字,十二道工序后才能完成一支好的毛笔,参观之时,我们看着每个部门的叔叔阿姨努力地完成步骤,一天下来重复一样的工作数次,但他们还得耐着性子,为每一支毛笔的品质把关。

坐了大约二小时的巴士,我们来到宣城,宣城也是宣纸的故乡,这里做成的宣纸非同一般的纸张,光是价格就能与一般纸张价差至数十倍到数百倍,费工更是复杂,一张薄薄的宣纸,是需要一道道程序才能制成。

捞了四五次才成功

另外,由于我对于宣纸的歷史演变有一些好奇,故自行搜集了些资料:其实最早所谓的「宣纸」,应理解为宣城所生产的纸,且当时必须是「用法蜡之,以备摹写」,「用法蜡之」指的是在当时的宣纸上加工(填粉、加蜡等),再加工后,才能「以备摹写」(用于书写)。所以由此可知,当时的宣纸不会是以青檀皮和稻草制作而成,而是在制作完成后还得需要经过「再加工」,故现今在宣城的宣纸在歷史演变上,原料上经过改良,二者「同名不同质」,当时的宣纸可说是今日宣纸的始祖。

后来师傅让大家体验了「捞纸」的过程,看似简单的一个小动作,但我却做了大概四五次才成功(其实大概全团只有我做了那么多次,大家几乎都一次完成),可能是我手不够巧,力道、角度不对,就会造成一张宣纸的失败,而我大概把所有的错误都犯了一次……

当然我们体验到的,仅仅是宣纸制成的一道小环节,每一道程序都有它的难处。踏料需长期忍受过程的噪音,晒纸须忍受将近40多度的高温,每日工时还长达八至十小时,剪纸则需要细腻准确的刀功等等,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辛劳。

徽式建筑独有韵味

随着时间的推进,不知不觉中,「笔墨纸砚之旅」来到了尾声。这一天,我们来到了胡氏宗嗣,一走进景区,迎接我们的是一座徽式建筑的古城,中间一条小河流过商店街,路旁的小桥也是有一番独有的韵味,小贩卖的是年代已久的童玩、小吃,以及有些许泛黄的老书。胡氏宗嗣是个歷史韵味浓厚的建筑,房屋的结构、梁柱的雕刻纹路、屋楼及门槛的高低等等,其实都暗藏了许多意涵。

又经过将近一小时的车程,下午我们参观了胡开文墨厂,看着师傅细心观察漆烟的燃烧与附着,而后将制成的墨团手工捏成墨条的形状,原来一块墨的制程是必须花费这般的心力呢!虽然现今的笔墨多半是现成的墨汁,而非古早用「磨墨」的方式取得墨水,墨的使用已经较难看见,但我想,墨的流传,正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还深植在我们的内心,在中华文化中,墨在文房四宝里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元素。

最后,我们来到安徽省最着名的景点之一「黄山」。就地理学的角度而言,黄山的地质景观特殊,由花岗岩组成,更是长江与钱塘江两大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对于古时文人而言,黄山则是中国山水画的摇篮,许多文人墨客的佳作,皆是以黄山作为主题。

登山之初,天气阴,些许的云雾在脚下缓缓移动,飘忽在山头之间,好比武侠小说般的场景,别有一番韵味。沿着步道往上,一旁的松树以险峻的角度,在石缝之间生长,体现了黄山石松的顽强生命力。之后也陆续见到了各种奇岩异石,使我不禁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随着我们持续往前行,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我们置身于云雾雨之中,心中的热情却没有被雨水冲淡,反而是享受在云雾之中的浪漫。儘管路途遥远,身体有些疲惫,也在伙伴们之间的閒话家常下,一一走过,伙伴间的感情,也在这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持续升温。整趟笔墨纸砚文化之旅,就在这座奇山的阴雨之中,画下了句号。

有生之年我会再来

在这次体验营中,我不仅仅是被中华文化之美所感动,更是舍不得身旁一同相处、交流的伙伴们。八天太短,我来不及熟悉每一个人,听完所有人的故事,八天也够长,足以让我们从陌生人,变成无话不谈的朋友。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为了相遇,我们一起走访了大陆各个城市,走过大大小小的街巷、热闹的商场、微风徐徐的湖畔。面对看似平淡无奇的街景,在我眼中,都彷佛有了故事。在这八天的旅途中,我什么也没带走,只留下了满满的回忆,旅途结束的今日,我也默默许诺:「有生之年,我会再来」。(陈柏全/淡江大学学生)(本文为笔墨纸砚之旅──第九期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心得文章)

(旺报)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