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宣纸上奔跑的笔尖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3-09 08:46

跟王隽珠先生交往时间不长,但印象深刻。先生身材虽瘦,却有着宽广胸怀。他的胸不仅装人间物事,花草树木,高山大河,还装地球和宇宙,所以,他的奔跑在宣纸上的笔尖,便可以跟着他随意进入大无外的宏,小无内的微。能部分看懂他的作品的或许是介乎宏微之间的人间景象,能进入阴阳媾化,火岩肌理,时空运行的,应该是他的知音,如《高山流水》之于伯牙、子期。毕竟人凡胎肉身,视力再好,凝视时间再长,如果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的根基,对人类科技进步探索成果的好奇吸收,没有腾空内心入定冥想的途径,是不可能窥见肉眼所不能抵达的常人难以表达的艺术世界的。

我喜隽珠先生惯常的人间万象之外的作品,盖因好奇之心。当下中国的艺术创作,可谓极为繁荣,画家队伍壮观空前,汗牛充栋的画册,每日遍地春笋般冒出的画展,真叫人目不暇接。但风格相近的色彩线条,大同小异的花鸟虫鱼,日复一日,反反复复地在眼前出现的时候,我感到了艺术的贫瘠。

我不是画家,充其量只是一个观赏者。在这样的画境里,我渴望耳目一新的具有高度精神探索的作品。当然,我对在技法上不断精进的艺术家同样心怀敬意,但不等于我就喜欢不顾其它独恋技法的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齐白石老人亦主要是画小动物小植物的艺术家(当然兼工山水人物),技法上后人至今只能望其项背,于他之前同样鲜有。但老人的小动物小植物在当时绝对是耳目一新的作品,加之人文意义,便有了巨大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那时不像现在,看个视频,或者坐个飞机,家乡山水触手可及。据说白石老人到北京后,总念家乡的山山水水,每到花开季,就会发出“故里山花此时开也”的感叹。因为年纪大了,不能经常回家乡,他便把这思念通过画笔表达出来,于是北京便有了“衡岳山下”。“枕上愁余”渲染于纸上,乡心伴着童心,不知打动多少人。

隽珠先生同样创作了大量山水人物,花花草草。这里一方面包含了基础性工程——中国画的必由之路。但先生在夯实的传统路径之上,进行了升级改造,公路变成了高铁,更好看、更安全、更快捷、更舒适了。他的这些作品,我第一眼感觉到的,首先是视觉冲击力,有的作品随之而来的是震撼人心。比如他创作于1989年的《江边渔家图》,虽然只是59cm×78cm的小尺幅,朦朦夜色中,赖以生存的被树桩支起的高过茅屋高过天际的渔网,却让观赏者油然悲悯起渔夫的命运。此时,画家与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人文情怀是相通的。如果讲形式上的整体升级,隽珠先生的作品除了具有当下性之外,他的浓墨重彩的大色块、绵延不绝的长线条、削铁如泥的千斤笔力、细微处见大天地的巧妙构造,万千意象在笔下神出鬼没,无论是万籁俱寂、温文尔雅的,还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每一幅都直通人心,回味无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天海量的信息铺天盖地,读图是绝大多数网民的首选。我提倡艺术家要与读者相向而行,多多创作反映这个时代,三观正确,匠心独运,有作者情感温度的,能拨动人们心弦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当然自娱自乐是另外一回事。

油画起源于西方,影像视觉艺术对西方艺术家同样构成挑战。古代油画家们的艺术追求精神,是不可思议的。为了精准,几何学、解剖学、动植物学、光影学等,是他们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照相机的首次出现,当时没有哪个画家可以无动于衷。而今的照相机在瞬间可以拍出很多张光影微秒变化下的物体面貌,可以随时随地捕捉到不易察觉到的人和动物的表情,可以拍到寒毛在微风中摇摆的高清特写,后期制作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夸张、变形、解构、重组、用色。新的艺术形式,总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应运而生的,你不去探索,读者自然会毫不客气地把你甩到九霄云外。

隽珠先生的创作早已进入新的领域,在宏大世界和微观世界纵横驰骋。高,可以表达杳远时空;低,可以反映人间温情。无论是高还是深,代表的都是了不起的精神高度。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