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徽墨的起源与发展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3-02 10:41

徽墨,作为“徽州所产之墨”的统称,起始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而此前则誉为“新安香墨”。徽州制墨历史,不晚于唐朝末年,名声鹤起,则在南唐后主李煜执政之时。

唐中叶至唐末,由于藩镇之乱,奚超、奚廷一家由河北易水南迁至徽州。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时得皖南的古松为原料,所制的松烟墨明显优于当地墨工的产品,深得南唐后主李煜赏识,奚廷成为古今墨家的宗师,新安(徽州)之墨名声倍增。这样又招未了易水另一位名墨工张遇。张遇利用徽州的优质松烟、(桐)油烟制墨,将徽墨由单纯的松烟墨;推向了与油烟墨并举发展的新时期。到了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墨工高庆和又以松枝蘸漆烧烟,于是在徽墨的家族中又增添了漆烟墨。在北宋诸多内外墨工的共同努力下,使徽州的墨业步入了大发展和鼎盛时期。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朝廷改“新安”为“徽州”后,“徽墨”之名由是而生;相沿至今。

明嘉靖到万历年间,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刺激,引起了制墨业的剧烈竞争,并随着徽州商业的繁荣,使徽墨传遍全国,乃至海外。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邵格之被誉为“明墨四大家”。明代徽墨是继唐宋后的鼎盛时期。

清代徽墨,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清乾隆年间,绩溪县上庄人胡天注,在休宁承顶汪启茂墨店;并将店号改为“胡开文墨店”。天注晚年;将店业传于自少随其操持墨业的次子胡余德。胡氏选料考究,做工精湛;墨锭质量过硬,声誉日起,与绩溪人汪近圣、歇县人曹素功、汪节庵并称为“清代四大名墨家”。胡开文的“苍佩室墨”造型新颖,墨质精良,曾为贡品;蜚声文坛,其所制“地球墨”于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质奖章。咸丰、同治年间,经过鸦片战争风云,徽墨由盛转衰,唯有胡氏独呈一时之秀。到道光末年,胡开文制墨已称雄于诸家之上。

解放前夕,徽墨业已处于“风前残烛,瓦上晨霜”的衰微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绩溪、屯溪、歙县等地的墨厂墨店重新恢复和发展;久负盛名的徽墨获得新生。广大制墨工人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不断加以革新,工艺精益求精,品种日新月异。徽墨按取料不同分超漆烟、桐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数种。其中以超漆、桐油两种烟墨尤为著称。目前,安徽的各家墨厂不仅大量生产书画用墨,还继承明清两代的优秀传统,制作了成套的集锦墨。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