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崇古制砚 心有“兰亭”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2-08 15:21

“这固然是荣誉,但更是对我的鞭策。我对头衔、名誉并不看重,因为我师父就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1月16日,刚刚入围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制砚大师蔡永江,这样回应记者的祝贺。他说,自己的启蒙老师、江西婺源籍制砚家汪春炎,至今没有任何称号,但早已桃李芬芳。老师的品性让他钦佩。

出生于江苏淮安的蔡永江儿时就跟着父亲练习书法。开明的父亲并不像祖父当年那样,严格规定小永江每天要练满500个大楷,只是会提出建议与要求。书画不分家,“开蒙”后的蔡永江,又顺理成章地爱上了国画,曾遍习两淮名师。 18岁那年,崭露头角的他,还在当地举办了个人画展。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婺源朋友为蔡永江打开了艺术新窗。 “在他的口中,徽州是一片既有好山好水,又充满深厚文化底蕴的圣地,让我心驰神往。 ”1988年,19岁的蔡永江来到婺源,由朋友引荐,转工砚雕,跟随汪春炎学习。

“零基础”的蔡永江坦言,以往只知道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没想到其中还富含高深的艺术性。汪老师比他大不了几岁,两人亦师亦友。扎实的书画功底、透彻的领悟力,加之对徽文化的倾慕,让年轻的蔡永江制砚水平突飞猛进,不到一年便掌握了基本技法。 1989年起,他逐渐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之一。

“制作手法相对简单,但怎么展现、升华境界表达,就很难了。 ”有了危机意识后,在婺源砚雕界已首屈一指的蔡永江,接受时任屯溪胡开文墨厂负责人的汪培坤邀请,来到黄山市。墨厂收藏的大量古砚和砚谱,成了他的艺术源泉。那段年月,蔡永江几乎每天都流连于库房,细细端详、临摹古砚。 “连家里的床头柜上都摆着砚台,睡前醒后免不得要摩挲、品味一番。 ”

通过静心、精心研究古砚,蔡永江的审美观、理解力和技艺均水涨船高,对先辈的景仰也溢于言表:“现代人在制作风格和作品理念高度上无法逾越先辈。经常有人说,当代一些工艺美术家的成就已超越古人,我不敢苟同,这种说法非常浮夸、狂妄。 ”此后,他的风格进一步明确――继承传统理念,将古代文人画融入砚雕技艺中,是为“新古典浪漫主义”。

一次,蔡永江得到一块难得的 “唐坑短眉”砚石,灵感迸发,千年名篇《兰亭集序》的画面在心头浮现:“石头细眉如波,足以雕刻兰亭前面的小溪;曲水为池,可雕刻王羲之赏鹅;侧面也能刻出画卷效果。 ”

在古代“四大名砚”中,歙砚的平均硬度最高,做工细致、造型众多的兰亭雅集题材,对手劲、刀法要求极高,在歙砚中十分少见。但这难不倒蔡永江,他将国画中的白描技巧移植到砚雕中,视觉效果、细腻度的难点便迎刃而解。同时吸取寿山石雕刻中的“薄意刻”手法,以极浅薄的浮雕展现画意。经过377天孜孜不倦的精雕细琢,这方《兰亭雅集》横空出世,并成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第一方当代歙砚艺术品。

端详这方砚许久,蔡永江的挚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省当代文房四宝研究所所长汤书昆教授盛赞其“开歙州兰亭砚之先河”,汤教授认为:“这方砚人物古雅传神,山石、亭阁、花草树木栩栩如生,颇具宋人画的审美意境,疏宕中见精雕之功夫、密聚外显清朗之意韵,其艺术风格在当代独树一帜。 ”

更令人称道的是,蔡永江的妻子周新钰也是一位天赋极高的制砚好手,且蔡永江并没有刻意指导过她。蔡永江告诉记者:“她喜欢读词,我则偏爱诗文。同样的设计,做出来形成不同的意境,她的作品更多体现出一种婉约美。所以,我建议年轻艺人要多看书、爱学习,因为你的修养会直接呈现在作品中。 ”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