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在集砚中领略美丽人生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1-26 09:15

我酷爱收集砚台,源于小时候的经历。某年春节有人请爷爷写春联,他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没有引起我的关注,一旁别具一格的砚台却吸引了我的眼球。

此砚台呈椭圆形,外有红木套盒,底盖俱全。兴许年代悠久,木色已呈紫黑。打开木盖,砚台镶嵌盒中,“池头”有雕花。外观沉稳雅致,砚池雕花古朴,砚面乌黑泽润,不免让人浮想联翩。我情不自禁地上前摩挲抚摸,当时便有一种据为己有的冲动。

爷爷见我对他的砚台如此爱慕倾心,自觉砚台有了传人,心中十分欢喜。当天晚上,他将我叫到他的房间,郑重其事地问我:“喜欢不喜欢这只砚台?”我连连点头。爷爷沉吟了一会儿,给我讲起这只砚台的故事。在宋朝时期,祖上老爷曾在朝廷做画师。老爷写字绘画自然离不开砚台,天长日久,他便与砚台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天,他听说有个姓刘的道士有一方很好的砚台,砚台上面还刻着山水画,就跑去拜见那个道士,跟他说要看看他的砚台。看过砚台以后,老爷就如痴如醉,怎么也舍不得放手。这个道士看到他这么喜欢,最后实在没办法,就把这个砚台送给了他。老爷曾收藏多方砚台,后来改朝换代,又经兵荒马乱、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传到爷爷这辈,仅剩此砚台了。

爷爷生有一子五女,父亲为泥瓦匠,对文房四宝之类毫无兴趣。爷爷已步入耄耋之年,自觉余日不多,今终于遇到“知音”,内心非常欣慰,于是他将此砚台传给了我。

改革开放后,我陆续收藏了不少砚台,有亲戚的赠品,有朋友的礼物,也有出外旅游带回的别致砚台,但更多的是自己专程去外地古玩市场淘的。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现收藏有泥砚、洮砚、歙砚、燕子砚、砣矶砚、红丝砚、天坛砚、金星砚、黄石砚、贺兰砚、漆砂砚、松花砚等多种砚台。砚台中最为珍贵的还是一方出自于南宋一代书画大家赵孟頫的砚台。那是20多年前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出差杭州参加古文物研讨会,恰好碰上一个文物商店集会。其中有很大一方砚台,当时大概要卖8800元。据主办方介绍,此砚是赵孟頫的,我一听说是古代大家的宝贝,便一咬牙,拿出多年的积蓄才如愿以偿。前年,央视鉴宝栏目走进盐城时,经过专家鉴定果然是真,我简直欣喜若狂。

近些年,我在收藏砚台的同时,也收藏笔、墨、纸张,从中知晓了许多古代名人的精彩故事,获得了诸多的精神文化享受,也悟出了不少为人的道理。“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是宋代才女李清照的词句。香闺寂寂,执一紫毫笔,把心事写在锦书——彩色的信纸上,或偷偷读着心上人寄来的锦书,这就是那个时代上层社会女子的日常剪影。我亦从收藏家张中行的《顾二娘》《歙砚与闲情》的文字里,了解了文房四宝的来历,知道古人的墨,加了麝香、珍珠等原料,真的是香的,而不是像现在的臭墨汁。我甚至“看到”了千百年来古圣先贤流连书房、怡然自乐的情景。

其实文人收藏并非单纯爱物,老物件沾了前人手泽,是有生命的。台湾建筑学家汉宝德说,他爱砚,是因为从中可以体会古人书写的情景。汉宝德在谈到他集砚时,说:“古人会把一些名言警句刻在上面,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比如‘不到极逆之境,不知和顺之安;不遇至刻之人,不知忠厚之善。’古人写得多好啊。”因此,我时常把砚台置于书桌上,时不时看一眼,虽置身于喧嚣的红尘中,总多少能保持着一点平静和悠闲的心境。有些砚台因为烙下了名人印记,便承载了更多的故事与情感,它们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都得到了提升,而名人和砚台的故事也将随着这一方方的砚台永远流传下去。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