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以砚道、砚学、砚艺传递歙砚文化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12-15 08:40

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这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对歙砚的评价。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歙砚驰名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从朴素的日常书画用品到到文人雅士的收藏品,歙砚的用途在发生变化,而砚雕所呈现的综合艺术造诣,则为“文房四宝”更添一份价值。

以砚传情 展儒道释精神

12月7日,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光明网与咪咕文化联合主办的“致•非遗 敬•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系列直播活动来到安徽黄山歙砚世家艺术馆。进入展厅,一尊老子像的巨型砚雕作品瞬间颠覆了对歙砚的早先认知,老子气定神闲、道法自然的精神内涵跃然砚雕之上。

王祖伟是这家艺术馆的“主人”,2012年被文化部公布为歙砚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众多的国家级大师中,年近50的王祖伟略显年轻,但是其砚雕上的成就让许多业界名家都频频称道。作为歙砚传统文人派宗师胡震龙的学生,因一段姻缘,师徒间又添一层翁婿关系,王祖伟也将胡震龙在砚雕上的精湛手艺和对文化艺术的理解一一继承,并创造性发展至今。

以砚道、砚学、砚艺传递歙砚文化

《九九归一(九龟荷叶)》砚作品

其代表作之一《九九归一(九龟荷叶)》砚堪称当代歙砚之最。砚长155厘米、宽90厘米、高50厘米,重600公斤,砚中九双金龟半卧半爬,荷叶柔绵舒卷偶见残叶,恰似一幅优雅恬静的田园诗画。“四片荷叶、九双金龟,寓意事事如意,九九归一。”王祖伟说,砚其实就是块石头,但是如果能将自己对生活、对文化的情感融进雕刻之中,石头与人之间也就建立了联系,这件作品呈现出来就会有生气。

好作品要抓住砚石的灵魂

对着一块石头,根据石带的走向、凹凸的位置,然后创作出有故事有情感的作品,王祖伟说,选料完成后,创意加设计就尤为关键,通常也耗时最长,这个过程也是对自我艺术修养的一种提取、提炼,随着年岁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对一块石头的把握也会更准确。“年轻时看到一块石头会迸发出很多灵感,觉得哪个想法都很好,反倒拿捏不准,于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与肯定中渐渐悟出真谛,利用这块石头的色彩、纹理找到它的灵魂,再进行雕刻。”

以砚道、砚学、砚艺传递歙砚文化

王祖伟演示歙砚雕刻环节中“敲”的手法

砚雕手艺也不是科班出身就能立马上手,26岁的梅宇是砚雕专业的学生,跟着王祖伟已经学习了8年,头3年学徒主要就是练基本功,敲、铲、打磨,每一项看似简单的工序,都需要学徒对几十件工具如何使用,在什么地方使用,以什么样的力度使用掌握得当,“其实我们在学校国画、工笔都是必修课,但学艺一开始都会先让你凿砚池这类最基础的地方,磨耐性、练手功。”梅宇说,一块30厘米左右的砚石到最后成为砚雕作品,根据雕刻的繁复程度,通常都需要五六个月左右的时间。

王祖伟说,科班出身的学生他们对美术以及砚的理论知识都有一定把握,这其实是“厚积”很重要的一方面,看似一开始用不上,但如果缺少了这种理论支撑,后期在造型能力、艺术鉴赏上就会缺少一些力量,很难“薄发”。

传承要传真、传精、传静

砚道倡导“以砚为根、以道为魂”;砚学遵循“固本流远、承古启今”;砚艺践行“取精用宏、尽微致广”。王祖伟说,一直以来,在对歙砚的传播和传承上他都秉持这一思想,从对技艺的掌握到对砚文化的研究,作为传承人,所要肩负的不仅仅是做好这门手艺,而是要以更广的视角、更高的定位为这项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在全国乃至全球工艺美术界形成影响力,去引导市场,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市场。

以砚道、砚学、砚艺传递歙砚文化

王祖伟向网友介绍如何选择歙砚的原材料

谈及如何传承,王祖伟对记者说了六个字“传真、传精、传静”,传真即真材料、真性情、真技艺,传精即传授的技艺精准、纯粹,传静即是一种对待人、物、生活的平静心态和坚韧、执着的工匠精神。“现在很多年轻人迫于生活压力,总想着有捷径可走,或者能快速突显效益。但是,对手艺人来说,当你把这项手艺做到了极致之时,机会与财富也会慢慢向你靠近。”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