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歙砚传统技艺大赛侧记:石上竞风流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9-21 09:23

9月8日上午,作为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子活动之一的歙砚技艺大赛也在城市展示馆擂响战鼓。数十位来自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两省三地(黄山市、绩溪县和婺源县)境内的砚雕工作者们齐聚一堂,石上竞风流。

歙砚在唐开元年间就名闻天下。在新安此地曾设置“歙砚务”,李少微由砚工高手而成为砚官,招徒传艺。千百年来,徽州地区贡献了一批又一批歙砚的制作高手,也形成了歙砚独特的制作方法。如今,歙砚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涌现了一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制作名家。

为了进一步提升歙砚的制作技艺,黄山市还扶持包括歙砚制作技艺在内的传统技艺开展生产性保护利用以活态传承。目前,黄山市正实施屯溪黎阳老街、黄山区甘棠—仙源、徽州区潜口、休宁县万安、歙县徽州府衙、黟县西递宏村、祁门县历溪综合性传习中心等七个文化遗产密集区。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包括歙砚制作技艺在内的传统技艺传承成为一种常态,黄山学院开设了非遗课堂;依托安徽省行知学校组建的全国首家非遗教育集团---安徽省非遗职业教育集团,不仅聘请国家及级传承人实地传授技艺,还采取老生带新生的“小先生”模式,培养非遗特色人才。

随着时代的进步,虽然歙砚于今日已经褪去了作为书写必需品的实用功能,但是其作为艺术生活的表征却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如何制作一方形神兼备的砚台?素砚如何让人赏心悦目?随形砚如何展现砚石与人们心灵的交流?开展歙砚制作技艺大赛也是这种传承的一个途径。

比赛现场,刀石协奏曲不绝于耳。选手们埋头创作,专注而认真。

51岁的吴剑是歙县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我做了三十年了,这还是第一次走出来。”吴剑告诉记者,这是老祖宗传下的东西,不能丢。“之前都是一个人在家埋头做事,今年从网上看到这样的信息就报了名。不能老守着家里,要走出来看看。这是一个机会,老中青选手们聚在一起交流、切磋,我也是重在参与,看看外面大家的技艺。”

“你看这是破损的荷叶,这是青蛙。这也代表我们这些歙砚工人,在不景气的情况下,还是努力地工作。这个创意也是针对此次大赛专门而作。我从19岁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砚雕,可以说我把我的青春都献给了歙砚。我热爱砚雕,歙砚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55岁的胡水仙是现场为数不多的女选手,虽然已经退休五年,但她仍坚持在砚雕的工作岗位上,“要知道,人外有人,艺无止境。所有的砚雕工作者很努力,今天是一个平台,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如今有这样的大赛作支撑,对于歙砚的弘扬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砚有自己的语言。作为砚雕师,如何让砚自己说话是一门技艺。要尽量展示砚的本质、展示砚的美,展示砚的韵味,这都要求砚雕工作者要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为砚石“加”彩,而不是埋没其应有的美。

一位参赛者说,砚雕,必须要和石头对话,用心体会石头的气质,这样才能把握砚的品格。砚雕是美的创造,是艺术的创作,是和的生成。如果不能和石头、砚融汇,则只能是制作,而不能是生成。其实,砚是时代的体现,砚又何尝不体现了一个人的品格与气度?所以制砚,应该是艺术创作的过程,不能太过于注重砚的商业价值。应该更多的发现砚的艺术价值。所以用心和砚石交流,这样从内心流淌出对于砚石的热爱,这样自然流出技法,线条圆润。同时,砚雕时当有一份对砚石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怀着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

据悉,大赛历时一天半。我们期待,通过比赛竞技和作品展示,让传承人在比赛中交流,在互动中提高,可以更好的激发从业者的传承热情,推动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护,振兴传统技艺的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