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王薪:在丙烯与宣纸的融合里探索新意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4-14 08:37

画家简介>>>

王薪:

1970年生于广东韶关

1991年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美术设计

1999年进修于西安美术学院第二油画室

200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任明德学院原画设计教师

2007年在陕西美术家协会组联部任职

2008年在陕西美术馆任美术设计

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陕西美术馆协办的《山原苍茫·王薪风景画展》于2017年4月9日下午2:30在西安东大街陕西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展出时间至4月16日。

王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生人,八十年代在湖南的一个工业小镇里长大。和大多数艺术生一样学画考学,最终选择了设计专业。但年少时的志向一直深深扎根于她的脑海,以至从事设计工作多年后又拿起了画笔。

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寄语》道:“南国女子王薪,十六年前移居西安,知道她痴于绘画,我给写了 清水芙蓉 四个字。今观她的黄土山原系列画作,是做了扎实写生功课的,加上灵性使然,乡土景物便趋于独到的清雅画风,有一种意象之美。”

画展前夕,画家王薪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

华商报:你的画作似乎介于油画与国画之间,这是怎样的一种创作语言及风格?

王薪:绘画一直是我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和精神依托。此次画展是近几年的部分风景画作品。和以往油画绘画不同的是,我尝试用丙烯在画布上进行薄画,想表现自己在风景画创作上的一些想法,现在把这样的探索展现给大家,也是借些方式抒发从小在南方长大的北方人,对这片土地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华商报:以丙烯与宣纸的结合,油画和国画相融,你如何理解这种“中西合璧”的艺术探索?

王薪:油画和国画最大的区别不仅于媒介,还在于艺术表达手段。

长期以来,古典油画的观看方式是一种以焦点透视为核心的价值获取,国画则是散点透视为主的宣泄,两者对世界的认知方法、艺术思维方式以及观察方法完全不同,因此才会有不同的艺术魅力。而自后印象派后的西方兴起的各种艺术流派对于传统透视关系的打破,东方艺术的借鉴,笔墨形式感的追寻都使油画有了新的活力,而中国画像林风眠、吴冠中对于中西绘画的融合,使中国画的形式感,透视感有了创新。

一幅优秀的中国画,其中每一根线条的起落、粗细、转折、飞白等等,都带有明确的形体塑造意向,并不仅是形体结构的表现,也是情绪的表达,更是画面表现力的组成部分,其中笔韵、墨韵及于宣纸相结合后的韵味奥妙无穷,正是材质、技法、思想的完美组合而使其拥有其自身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力,波洛克的“滴洒法”虽不是中国画的创作手法,却表现出了中国画水墨的本质,形式感和力量感,而毕加索也对中国画的形式十分憧憬。

所以,要达成“中西合璧”还需要多多学习和探索。

华商报:今后绘画发展方向会更专注于哪一方面?

王薪: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已有一些更新的想法,将会在构图,内容上有近一步的改变,表现手法会更简洁抽象,内容更加突出个人色彩。具体要看日后在创作过程中的体验而不断完善,借用一位画家的话来表达我对绘画的想法,“改变一个习惯性的绘画,可能是一个新观念的开始。”

华商报记者王宝红

画集评介

王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生人,和大多数艺术生一样学画考学,最终选择了设计专业。但年少时的志向一直扎根于她的脑海,以至从事设计工作多年后又拿起了画笔。

幼时淳朴简单的生活和山间蓊郁幽静的景色,深深影响着她的绘画道路。早年她的绘画创作就带有一种忧郁的平静,静物和花木在与环境的沟通和对话中充满张力和生命力,带有些许孤芳自赏的意味。

后来,特别是定居西安后,她被西北独特的风土人情深深地打动,陆续创作了一批以黄土高原为主题的风景作品。这批风景作品使用丙烯材料为主,在布面或宣纸上完成,是她在风景画创作中对绘画技法的新尝试,主题有家山和故园等系列,是带有抒情意味的作品。在以黄土高原为题材的系列中,画家在现实与梦境的轨迹中游离着,这是乌托邦式的色块的蔓延,在南方式的有些过于潮湿柔软的笔触中,黄土高坡的沙粒像梦一样在旋转。但这并不是当代艺术中纯粹主观的宣泄,而是画家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自我处理的结果。山川是写生实景,但是并不是我们眼中的山川,而是画家心中浓重的情思的裹挟下的山川,充斥一种埋在沙下的暗流涌动。画中的风景是无人的,主体的缺失赋予了笔触和线条高度的自由,他们是一种形式的自律性,这些风景不被解释,他们构成了一个新的自我。而“家山之三”和“觅境一”中黄土高原的表现更趋于抽象和平面,这是沃林格的观点,是脱离写实接近世界本源的创作,是更加真实的探索。

画家运用丙烯颜料让画面呈现一种轻薄流动的效果,但是色彩的恣肆并没有使形状溶解在边界中,形状和肌理在微妙的色彩变化中具有几何的形状,“故园之一”使人想起了塞尚的《圣维克多山》中层叠交错的块面。而画家受印象派风景的影响,让黄土高原在微妙的光线下表现出不一样的性格。清晰的边界让画面过于柔软的色彩也长出锋利的棱角,在“故园之六”、“故乡野之二”中,灰色调笼罩下的远方地与天的边界过分直接与清晰,画面方面几乎是平面的,而这种平面化却涌动着一种力量,体现了形式化的静穆与单纯。

画家笔下的黄土高原,过于浓烈的强烈的黄色,笼罩在笔者整体偏灰的色调中,收敛了她的豪放与嘶哑,变得温和起来。但这种温和不是一种讨好式的温顺,而是一种孤高的冷意,这种冷意自始至终都在画家的创作经历中体现出来,由此营造出一个梦境中的荒原。而这种荒凉,是从一个略显冷硬的女性视角,窥探着当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和王玉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在读生)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