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周美洪:徽墨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1-13 08:42

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由歙县产的徽墨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周美洪便是这门艺术的中国唯一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是全国有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782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2017年元旦前夕,我们便来到了位于歙县老城区的这座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墨厂,了解徽墨的传承。为做好歙县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传承,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大县战略,歙县于2016年6月正式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带徒”育才工程,而周美洪大师的名字便赫然于名单之上,对非遗传承,他有着不容置疑的使命。

“我没读过什么书,我是没有文化的制墨人”,这是周美洪大师一见面就和我们寒暄的第一句话,对于我们所认为的神奇的传统技艺,周大师似乎觉得稀松平常,“并没有什么传奇之出,当年我也是为了糊口才来到了厂里从事制墨工作,这一做就是一辈子了”。

据周美洪介绍,徽墨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经点烟、和料、杵捣、制墨、晾墨、锉边、洗水、填金、刻模等11道工序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和防蛀等特点。徽墨特征鲜明,技艺独特,流派品种繁多,科技内涵丰富,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做墨最需要的就是静下新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墨,坚持不下来,这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是周美洪在徽墨传承中所遇到的难题。

“名师带徒”育才工程,是在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遴选、择取“名师”15人左右,与一些热爱非遗项目并乐于学习的年轻人签订协议,结成教学对子。“名师”对“徒弟”采取理论学习、实践答疑、实地训练等方式进行培养,使他们能熟练掌握所学技艺。通过“名师带徒”工程,周美洪也带着四名徒弟进行教学。马隽就是其中一位。

90后的女生来学做墨,这在整个行业并不多见。“因为我父亲也是徽墨厂的工人,从小我就在这里长大,可以说是受到了渲染吧,所以15年10月我从上海回到了歙县,开始学习徽墨的刻模技艺。现在,科技渐渐发达,而关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却越来越少,希望我自己能够传承一些东西。”马隽说,“一开始只是想学着玩玩,而通过名师带徒活动,有指定的师傅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我可以从头学习,也可以从源头了解地比较深入,慢慢地培养了兴趣,动手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现在就下定了决心要把这门技艺给学好。”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