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笠谷30年收藏300多方古砚 开创“砚学”新纪年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2-26 11:04

吴笠谷1966年生于有“墨都”和“砚乡”之称的安徽歙县。从小喜欢画画的他,经常接触砚台。他曾得到黄宾虹的入室弟子、乡人山水画家程啸天的启蒙,“那个年代要发挥特长才有饭吃,画画不能当饭吃。十几岁时父亲就让我进入砚厂做雕刻学徒,我想雕刻出好的砚台,就开始琢磨古砚台。”

上世纪90年代,吴笠谷到中央美院学习。“那时经常去北京图书馆的古籍馆,与砚有关的,我一定要看原著,还有与砚石有关的人也要调查。”

为了收藏古砚吴笠谷把买房子的钱都买了砚台。对此很多人不解,砚被冷落了很久,即使是在全民收藏的今天,拍卖会上砚台依旧归为“杂项”。但是吴笠谷却有着自己的认识。“我相信砚文化是有前途的。一是砚台可以用,有些人的说法是,砚台应该走进博物馆,但你看韩国日本,他们的现代化建设比咱们发达,但是好多人还是用砚台。因为书画家们都知道,墨汁与磨出来的墨是完全不一样的。磨出来的墨,成色非常多,墨色非常好。”

“再就是从欣赏角度来说,砚本身就是一块‘宝石’,砚石的花色,石体纹理的变化很微妙。一方好的歙砚,可以看出千山万水都在上面。一方古砚,就好像自己在于古人在交流。因为物质是有极限的,最终这种自然的、情感的东西是没有极限的,所以随着传统文化的恢复,欣赏砚的人会越来越多。”吴笠谷对砚的感情渗透到方方面面。对于砚的研究与追求不仅言谈举止中可以感受到,更成为其人生的终极目标。

诸多砚台玩家基本止步于藏砚,吴笠谷则不然,他藏砚、雕砚、研究砚,有着强烈使命感。2011年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华砚文化高峰论坛”上,吴笠谷作了《确定“砚学”概念的意义》的主题发言,第一次提出将砚的学术研究明确定义为一个独立学科–“砚学”,并阐释了“砚学”所包含的研究范围。在他看来,砚学概念的确立,将使砚的研究活动更加学术化,也为砚文化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