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代表委员建言:让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人们心灵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冯 倩 发表时间:03-16 10:07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会建言 让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人们心灵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出台的第一个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件。文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又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来自广东文艺界的委员代表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推动剧场舞台低价开放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粵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参加今年两会时欣喜地说,这两年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重振,让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涵养人们心灵。“戏曲人和普通观众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也开始有了文化自觉。”如今已经年过60的倪惠英依然活跃在舞台上,谈到如何振兴传统文化时,她表示,当前迫切要做的是推动国家级非遗项目粤剧的保护和传承。

“1953年中国戏剧有360多个剧种,现在只剩下200多个,未来还可能会不断消失。”说起传统戏剧的现状,倪惠英面露忧色地说,多数戏剧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她呼吁,有关部门要深入研究,对戏剧表演的程式、排场等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固化。

“政府在传承传统戏剧上除进行理论梳理外,还要推动剧场舞台向老百姓低价开放。”倪惠英说,我国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很多,但很多剧场使用率不到50%。与之相矛盾的是老百姓学了才艺想展示却因为剧场租金太高,消费不起。

据了解,香港和国外一些国家的剧场实行分类收费,针对群众性、公益性的演出收费非常低。因此,倪惠英认为,政府应制定政策,充分用好社会资源,实现公共文化均等化。比如推动剧场拿出一定舞台排期向民间免费或低价开放。老百姓有这样低价或者免费的舞台展示,会非常开心,对民间的文化艺术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创新传播模式

“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戏剧进校园活动,反响很好,许多学生都曾告诉我,没想到戏剧这么有魅力。”说起这些,倪惠英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前两年,她更是创新推出了戏剧身段与体育结合的“粤韵操”,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在互联网时代,青年人都钟情于新型传播手段,怎样才能让青年对传统文化产生持久兴趣?这不仅是倪惠英思考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也一直在思索,今年他带来了“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的议案,他认为,对青年人来说,传统文化极富魅力,但因为其传播方式的受限,很多年轻人都只能远观。随着移动新媒体、文化创意行业和视觉技术等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传播因素的崛起,文化传播的方式正在悄然地发展转变。

“传统文化要通过创新转变传播方式,成为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样子,让青年人爱上传统文化。”许钦松建议,在传播平台上,传统文化要重视与新媒体平台的结合,重塑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例如重点选取传统文化的某个精华进行短视频制作,也可以利用某些热点的APP进行植入;在传播形式上,重视与其他文化创意行业的结合,增加传统文化的娱乐性和吸引力。最近非常流行的综艺节目《中华诗词大会》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节目把中华诗词与选秀相结合,使诗词成语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作品在许多青年人中掀起热议。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青年人对诗词的兴趣,让他们不知不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另外,在传播技术上,传统文化可利用先进的视觉技术和交互技术,以各种视觉符号来诠释和重构传统典籍中的文化思想,让传统文化展现更具吸引力的新面貌。

“政府应该加大这方面研究,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中。”许钦松说,国家应通过政策来引导文学艺术界与不断变化的先进视觉艺术的融合,使得各种表征的视觉技术工具能为传统文化的复兴所用。

保护地方方言

中华传统文化拥有庞大的体系,丰富的地方方言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是地域文化的鲜明标志,也记录着地域文化发展的脉络。如今方言却面临着萎缩和消失的境况,许钦松呼吁,唯有保护好地方方言,才能更好地传承地方文化。学习方言和普通话并不矛盾,就好像一个人懂几国语言一样。

“保护方言应该从幼儿抓起,实行双语教育,让孩子们能够有环境有机会通过方言进行交流。”从事粤剧艺术47年的倪惠英深有感触,她说,自己的孙辈都在广州出生却不会说广东话,这非常不利于地方方言的保护,如果没有地方语言就没有绚丽的剧种。地方戏剧作为软实力对外输出,必须要从根本上对地方方言进行保护才可以为传承地方戏剧打好坚实的基础。

数据显示,在中国的140多种方言中,有68种使用人口在万人以下,有48种使用人口在5000人以下,其中有25种使用人口不足千人,满语、赫哲语、苏龙语等使用人数不足百人。为此,在2015年,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启动,这是继1956年开展全国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普查以来,我国语言文字领域又一个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大型语言文化国家工程。目前多省已经设立专家团队,开始开展设点调查和研究。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