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评《教育新闻的采写与实践》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龙超凡 发表时间:09-20 09:51

 另一种力量

  ——评《教育新闻的采写与实践》

 

  当今社会的价值观过于多元,多得令人无所适从。譬如,有人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也有人说,生命每一天都要精彩。很难想象,过着平凡的日子,生命又何以精彩起来?怎样才能算是精彩呢?

  新闻,又何尝不是?!

  教育新闻报道往往给人以沉闷、无趣之感,它的题材似乎不够劲爆,不够“吸睛”,很难成为社会热点和大众话题。与娱乐新闻、黄色新闻相比,一些教育新闻的阅读量和传播面甚是可怜,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新闻没有生命力。恰恰相反,在劣质庸俗新闻充斥传媒的今天,富有建设性、革新性的新闻更加可贵,更能令人感到身心愉悦。

  记者不是猎奇者,也不是窥欲狂,更不会迎合与助长个别读者的猎奇欲和窥私欲。“记者的任务是真实地报道事实,即自己首先认识世界,然后把自己了解的情况传播开去,帮助更多的人认识世界。”①报道对读者有价值的新闻,是记者的责任与追求,也是一张报纸生存下去的基础。在“内容为王”与“渠道为王”争论不休的情况下,“内容”始终占据上风。记者应该坚守自己所报道的领域,力求帮助更多的人客观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作为一名专攻教育新闻的记者,我在选择报道题材与内容时,坚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考虑读者是否爱看,看了是否有收获,是否能直接或间接地指导读者的日常工作。比如,我采写《福建将乐营养餐经费尽数入锅》,就是为了告诉读者怎样避免营养餐经费流失,从而让寄宿在校的孩子吃得更好,也保护了教育局、学校的管理干部;采写《“一站式”校园招聘会便捷又高效》,旨在告诉读者怎样开展“一站式”校园招聘会,怎样让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当然,我也在着力采写一些领导想看的新闻,或者是想让领导看的新闻,期待新闻报道中提出的新思路、新做法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实施,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建言献策,推动教育的良性改革与发展。比如,《福安特岗政策让农村校都有好老师》、《破解师资难题靠强有力的人事改革》等,或许就是领导想看的新闻;而《福安退休代课教师月月有补助》《校际交流要让教师“食住两便”》《暑期防溺水应多开放免费场所》等,就是我想让领导看的新闻。

  我所采写的报道,正印证了艾丰所说的:“记者采访所担负的任务,也必须是‘上通’和‘下达’的结合。他所寻求的,应该不仅是那些领导希望群众知道的事实和主张,而且还包括那些群众希望领导知道的事实。”②所以,教育记者不应满足于报道高考、招生、入学、就业等“时节性新闻”,而应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带着问题多做一些调研,多做一些为群众鼓与呼的报道。

  有人曾问我:“你所采写的报道都是歌功颂德的正面宣传报道,为何不做舆论监督?敢不敢去监督?”

  此话直指我的“死穴”,却使我更加明晰了自己的报道主张:恪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帮忙而不添乱的原则,以典型宣传破解教育难题,使新闻报道发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另一种力量。

  我一直认为,对于教育领域的共性难题,与其采写无济于事的批评性报道,不如着力报道某地破解该难题的成功经验。所以,针对社会流传的就业率注水之说,我便采写了《“一站式”校园招聘会便捷又高效》;针对大学生就业中的“不如有个好爸爸”之说,我便采写了《福建招聘新教师全程阳光》。

  “指责”与“指导”,虽只一字之别,其效果却有着天壤之别。教育和培养儿童如此,新闻报道何尝不是如此呢?!

  其实,宣传是讲究纪律的,记者在宣传题材与内容的选取上不可肆意而为。陈力丹说:“相当多的新闻被看不见的权力(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经济的、传统文化的权力)——自动地剪裁(很多问题不必上面下指令,记者编辑习惯性地自动剪裁了)、化装,原汁原味的新闻很少。”③这是从事新闻工作安身立命的重要法则,但并不等于记者只能被动从事宣传工作,或是戴着“镣铐”就不跳舞。记者完全可以在可为之处大胆作为,在可为与不可为之间灵活作为。以典型宣传破解教育难题,虽然不剑指难题,却给难题有了迎刃而解的机会,这就是灵活作为的方式之一。

  众所周知,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的三大武器之一,与典型宣传、热点引导相比,它的火药味十足,威力巨大。舆论监督十分重要且必要,关键是监督什么、怎么监督、因何监督。“记者采写批评性报道不应是追求个人刺激,更不应是达到迅速成名的目的。批评性报道应是建立在敦促不良行为或风气改正的基础上,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④类似一个学生跳楼自杀、两三个学生发生肢体冲突、四五个学生抱怨饭菜不可口等偶发事件,充其量是社会新闻范畴,根本谈不上是舆论监督,完全没有必要大肆渲染。

  “舆论监督也是要有档次的,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国的立场上做舆论监督,跟那个龙须沟里看龙须沟完全不是一个档次。”⑤所以,舆论监督更应该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把报道焦点对准大事、要事、急事,让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普照大地。我们记者不宜动不动就谈舆论监督,张口闭口谈曝光,把个人情绪掺杂其中,使舆论监督沦落为恐吓他人的“鸡毛令箭”。

  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教育记者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记者对教育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直接影响着记者对报道题材、内容和角度的选取,也决定着舆论导向正确与否。而记者所采写报道的舆论导向,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不无关系。在采写教育新闻报道的征途上,记者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火上浇油,应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舒心地从事教育工作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教育新闻宣传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和通讯员应善于运用新闻宣传的舆论力、软实力作用,使新闻宣传成为助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的另一种力量。

  这神圣的另一种力量,是记者的责任,是使命,也是追求。(此文系龙超凡著作《教育新闻的采写与实践》的自序。该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2015年7月第一版。)

  注释:

  ①艾丰著:《新闻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133页。

  ②艾丰著:《新闻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133、134页。

  ③陈力丹著:《新闻理论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1页。

  ④龙超凡著:《记者的梦想与实训》,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41页。

  ⑤范敬宜、李彬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五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4页。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