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创”出一片天(中)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5-22 08:33

回顾上期经济人物报道,不难发现,每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或创业的艰辛,或守业的困惑,或成功的愉悦。继上期反响强烈后,新一波重磅出击,以此向读者鲜活地再现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真实经历,为窥探民营经济发展打开一扇窗。

                                                        本报记者:徐秀勤


企业创造的财富应归属全社会

        ——记安徽生信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武清

初次与徐武清打交道的人觉得他颇为严肃,说话简短有力,不苟言笑。但据其身边人说,只要接触时间长了,徐董其实特讲义气,好交朋友,偶尔约上三五好友小酌几杯或垂钓取乐,是常有的事儿。

工作中,徐武清是个典型的实干家,在房地产投资建设如火如荼时,他选择隐退,从而转向实体经济,这才有了生信的诞生。如今,生信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徐武清创造的财富数以亿计,可是他却说,这一切都是社会的,“企业家必须头脑清醒,承担起社会责任。孩子给太多是害他,我们老夫妻够吃够喝就行,其它都是社会的。”采访临近尾声时,徐武清总结道,这句话也是对他人生最好的总结。

 


8年,从工人到厂长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夏日的午后,阳光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空气里也飘荡着干渴的味道。行走的路人都纷纷找庇荫处歇下,懒得挪步,唯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蹬着自行车,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在四处叫卖。400根冰棒,几分钱一根,从北门到溪口三十多公里,他就这样一路汗如雨下地奔波。这个卖冰棒的穷小子就是徐武清。“除了卖冰棒,我还做过客运,也就是骑着三轮车拉过人,上车1毛钱。”徐武清笑着回忆道。放到现在,十几岁的孩子定是吃不了这苦的,但那个年代不一样,徐武清也执拗地认为,赚钱要靠自己。

1984年,威严的父亲打断了他这种“瞎折腾”的闯荡行为,让其进入宣州市第三机械厂工作,于是18岁的徐武清正式成为三机厂的一名职工。父亲虽是该厂的厂长,但徐武清却没享受到任何“福利”。跟所有新进员工一样,徐武清从最基层的车间工人干起。“那时候师傅就是‘天’,徒弟不仅要毕恭毕敬地跟着师傅后面学好所有技术,还要全力做好师傅的生活助手,真的是正儿八经的学徒。”徐武清告诉记者,自己起早贪黑钻研技术,甚至一天24小时都不下机床,饭就端到机床边上吃。“也正是那段时间吃了苦,才懂得赚钱不易,也才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

因为技术娴熟、表现突出,几年以后,徐武清成了车间主任,之后又晋升为生产科科长,开始逐步接触管理方面的事务。“会有人不服吗?”面对记者的问题,徐武清笑道,“那肯定有,但我以身作则,不怕人家说闲话。”徐武清提到两件事。一个是在车间里,技工因为完不成核定的任务量而向领导抱怨,“一天肯定做不完,给谁都做不了。”徐武清听到这话,二话不说,自己试一天给他看,结果圆满完成。另一件事情是‘法不容情’,徐武清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惩罚了中午在厂里喝酒的自家亲戚,“我向来对事不对人,哪怕是亲戚,做错了事一样得罚。”这或许就是徐武清的“铁腕”政策,自打有了这两件事后,工人逐渐开始尊敬并钦佩起这位年少有为的领导。

1988年,徐武清开始担任宣州市第三机械厂副厂长,全面接触生产、外销及生产等一系列大小事务,基本上成了厂里的顶梁柱,1992年,工厂改制,徐武清正式成为三机厂总经理。一步一个脚印,从职工到厂长,徐武清稳扎稳打地干起来了。

 

不舍,从房地产回归实业

1998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徐武清的三机厂举步维艰。“当时很多乡镇企业倒闭,而我们厂也遇到很大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残酷洗牌下,1998年6月份,徐武清不得不忍痛离开自己熟悉的机械行业,抛下公务员身份,辞去总经理一职。同年6月份,经朋友介绍,徐武清开始进入房地产行业,他先后担任过宣州区济川房屋开发有限公司以及宣城市生信房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在房地产经济“开着马达疯跑”的态势下,徐武清仅用了5年时间就赚的盆满钵满。然而,正当众人对他羡慕嫉妒恨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料不到的决定——离开房产,投身实业。

“为什么有这个决定?”

“房地产赚钱较容易,实体企业赚点钱很艰难。但我心中有一个无法割舍的情结,就是在三机厂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毫无疑问,那段时光已经在徐武清心中生了根,他觉得自己还是干点儿实打实的事情,心中踏实。

2003年,徐武清号召了一帮旧部下,重新踏上了创业之路。创建生信对于徐武清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房地产领域的原始积累、有技术且忠诚度高的创业团队以及多年来积攒的人脉和客户,一切显得水到渠成。“正因为我们有核心技术,稳定了质量和产量,所以多年来,生信铝材从来不愁销。”据徐武清介绍,生信铝业目前最需要注重两点,一是品质提高,二是降低成本。为了提高品质,从2003年投产至今,徐武清一直在努力,将产品不断更新换代。“03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提供的是客户要求的市场料。05年上半年开始,就转化为市场料和国标料各占50%。06年,国标料占到60%,之后不断加大比重,从08年到至今,已经全是国标料了。”徐武清坦言,05年是个拐点,因为这种品质提升,公司不得不“狠心”砍掉需要市场料的客户,“淘汰一批老客户,发展一批新客户,为了发展,我必须这么做。”

事实证明,徐武清的决策是正确的。生信铝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安徽省民营百强企业,为安徽省最大铝型材生产企业。“生信”商标也是目前安徽省同行业中唯一“中国驰名”商标。总资产达3.7亿元,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的熔铸、挤压、氧化着色、木纹转印及环保节能断热冷桥等生产线四十余条,具备年产六万吨铝型材的生产能力。2014年完成产值超65538万元,利税3100万元。

 

低调,做公益行动派

对于徐武清来说,这辈子最大的快乐或许就是让企业帮助更多人,完善社会。多年来,他为公益所做的事情举不胜举,但这一点,采访中,徐武清只字未提。办公室朱主任告诉记者,徐董为人很低调,也不愿意对外宣传,他觉得如果做公益事业也要大肆宣传的话,这味道就变了。

徐武清虽然不说,但办公室资料中对他这么多年坚持公益的行为记载得十分清楚。那一沓厚厚的资料让人忍不住感慨,如果把公益当做事业来经营,长期持续性行善,这又岂会是一场秀?即便是秀,又有多少人能这样做?

2004年,徐武清向济川办事处玉山村捐赠10万元,资助该村建造乡村公路;2006年向宣州区寒亭镇中心小学捐款20万元,使该中心小学扩建有了物质基础;2007年至2012年连续六年,他所办企业向宣城市园梦大学——栋梁工程捐款10万元,支援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11年再次向宣城红十字会捐赠50万元,用于宣城市慈善事业,资助地方弱势群体;2012年,向双桥办事处生信敬老院捐款10万元,资助老人改善生活,向市残联捐款20万元,资助宣城市残疾人事业……

徐武清是公益行动派,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徐武清的援助。2006年初的一天,徐武清在一个偶然的场所获悉:“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的宣城市泾县学子左仕俊,在2005年6月因患重症病毒性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丧失了骨髓造血功能。如需彻底医治,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治疗,费用高达30万元,而他的家境极度贫困,父亲以捡破烂为生,年高体弱并患多种疾病。母亲伤残,身高不到1.3米。这样艰难的家庭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是如此不容易。”徐武清听后,心里非常难受,极度的不平静。尽管当时,公司在进行年产三万吨铝合金技术改造项目,急需筹集大量资金购买设备,但他回到公司,还是立即吩咐会计从银行中取出5万元人民币,亲自交到市政府有关部门,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统一按排人员送到左仕俊接受治疗的医院。

截至2014年底,徐武清带领企业已经向社会捐款超过1000万元。社区道路建设、敬老院、小学扩建、重症病人、汶川、玉树灾区、慈善晚会的捐赠名单都留下了生信铝业徐武清的名字。

徐武清做公益的态度是朴实的,这种付出也是发自内心的。他遵从着由己及人、利物利人的信条,并相信,自己所创造的一切财富都该归属于社会。徐武清觉得,利人、助人、慈悲,要像行云流水一样的去布施,这其中真正的动力可能还是他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


【责任编辑:宣城周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