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宣城一家三口37年守护扬子鳄 留下23本守护日记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李博 通讯员高博摄影报道 发表时间:08-22 15:10

原标题:宣城一家三口37年守护扬子鳄留下23本守护日记

一家三口,37年,23本日记,守护扬子鳄……

一家三口守护扬子鳄37载,老人把守护国宝鳄鱼看成是守护自己的孩子。

78岁的佘世珍在宣城扬子鳄保护区取景。最近老人玩上微博,想通过图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保护扬子鳄。

"只要我能动,守护扬子鳄我就要坚持下去!"。佘世珍动情的说。8月15日傍晚,宣城市宣州区周王镇红星村野生鳄鱼保护区78岁的佘世珍老人和儿子张宏华开始了一天的守护巡逻。

8月13日夜幕降临,佘世珍老人和儿子张宏华在周王镇红星村野生鳄鱼保护区巡逻。

8月15日晚上8点,佘世珍老人在巡查时发现了一条野生鳄鱼。

宣城市宣州区周王镇红洋村洪上组毗邻红星水库,这里是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8岁的佘世珍,声音洪亮、耳聪目明,身体相当硬朗。老人家住宣城市宣州区周王镇张村。1982年8月,几个儿子在红星水库游泳时,捧回来一窝奇怪的蛋。这些蛋是在水库的岛上发现的。父亲张绪宏将蛋交给专家,经鉴定确是"土龙蛋",扬子鳄蛋。红星水库成了扬子鳄保护点,佘世珍一家与扬子鳄的缘分也就此展开。

佘世珍老人在宣城扬子鳄保护区扬子鳄孵化基地,了解扬子鳄孵化的过程,以便更好地保护扬子鳄。

佘世珍老人在宣城扬子鳄保护区向专家学习扬子鳄繁殖的相关知识。

保护区新成立,需要对野生扬子鳄的生活习性、活动情况、环境需求进行记录、收集。作为党员,佘世珍老人的老伴张绪宏被"委以重任",当起了扬子鳄义务管护员。从那时起,他心里就暗自下了决心,尽一切所能,一定要保护好这些活化石。

从第一天任管护员开始,夫妻俩就全力以赴,毫不松懈。"我们就是每天一趟一趟地巡视水库,冬眠期也没间断过。"佘世珍回忆道。除了巡视,两人还向附近的村民宣传保护扬子鳄的重要性,劝阻村民下网捕鱼。

巡护期间,张绪宏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记录扬子鳄的活动情况。 在佘世珍家里,现在还存有一本张绪宏当年的记录本。"他一共记录了23本,23年,一年一本。"2005年,张绪宏去世后,佘世珍将其中的22本捐给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己只留了这一本作个念想。

每次巡查归来,佘世珍老人都认真记笔记。

23个记录本,一记就是20多年。

翻来记录本,一页一页都井井有条。本子的主人将每一页划分成格,记录下扬子鳄的活动时间、发现鳄数、天气情况、鸣叫情况……张绪宏、佘世珍也被当地人称为扬子鳄"土专家"。23本扬子鳄的记录本,足以见证张绪宏与扬子鳄的深情牵绊。

张宏华接替了母亲守护扬子鳄的任务。

张宏华在水库边安装了摄像头,以防有人惊扰扬子鳄。

8月13日晚,佘世珍老人和儿子张宏华在周王镇红洋村洪上组野生鳄鱼保护区巡逻。

佘世珍老人和儿子张宏华在红星水库的野生扬子鳄巡查。

随着对野生扬子鳄生活习性研究日趋成熟,佘世珍已不需要每天再记录扬子鳄的活动情况,但每年产卵的情况还需要详细汇报。佘世珍听得懂扬子鳄的叫声。"叫声不一样,意思就不一样。比如说要下雨了,听扬子鳄叫就知道了,比天气预报还准。"水库中间的那个小岛上,有一只扬子鳄长期生活在那里。佘世珍能很清楚地听见扬子鳄的叫声。"那条扬子鳄有两根扁担那么长,要下蛋前总是叫。"小儿子要接佘世珍老人到城里去住,"我走不掉,我哪能走,谁在门口照顾扬子鳄,有人来妨碍它们,我就要管。"2018年,年近花甲的大儿子张宏华接下了管护员的工作,陪伴母亲一起承担起守护责任。扬子鳄产卵时,张宏华就会回来观察、照顾。平时张宏华在外工作的时候,佘世珍在村里守着。张宏华也并非新手,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扬子鳄充满了感情。去年端午节,他特意到岛上修剪树枝,让扬子鳄好做窝产卵。去年扬子鳄在岛上产了32枚卵,是近年来最多的一次。目前,在红星水库的野生扬子鳄目前达到了20多条,最大的一条体型将近2米。

暑假,佘世珍老人当起了留守儿童的保护扬子鳄的“辅导员”。

佘世珍老人向小朋友介绍扬子鳄能长多大,从小培养周边村庄小朋友对扬子鳄保护的意识。

佘世珍老人找来许多扬子鳄的图片给小朋友上课。

37载护鳄情,一家三口用一份初心与担当绘制出一张青山绿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美的图画。佘世珍老人先后荣获,2016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颁发的"生态保护奖"、"安徽好人"等荣誉。

(来源:安徽日报 李博 本报通讯员高博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