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红色旅游”促小村蝶变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11-25 11:37

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的辉山是皖北著名的红色景区,皖北地区最早、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就坐落在这里。近年来,辉山村依托红色景区资源,传承红色文化遗产,以红色旅游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中国美丽乡村百佳示范村”。

传承红色基因 守护烈士陵园

辉山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1944年8月,为收复豫皖苏边区,彭雪枫师长率新四军四师十一旅及九旅主力挺进津浦路西,在八里庄战斗中,彭雪枫为流弹所伤,不幸壮烈殉国。1945年春,在挺进津浦路西的数次战斗中,新四军四师主力部队牺牲300余人,但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为缅怀彭雪枫英勇抗日的光辉事迹,纪念牺牲的革命烈士,当时的路西地委和军分区决定在当地修建烈士陵园,陵园的地址就选在曹市集东的辉山上。1945年秋季动工,历时5个月,一座巍峨壮观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屹立在辉山之巅。

走进烈士陵园,山门两旁松柏耸立、庄严肃穆,一位老人正拿着扫帚、抹布,扫去台阶上的落叶,擦去墓碑上的灰尘。老人名叫侯传宇,今年67岁,是第二代守陵人。1984年,守护烈士陵园的父亲去世后,他就接手这一重任至今。“我父亲是抗战时期部队的通讯员,有一次送信回来,看到烈士的墓碑受损了,他很心痛,就决定为烈士守墓。”侯传宇介绍说,从1945年到1984年,陵园都是父亲在守墓,父亲临终前把使命交给了他。侯传宇一直遵循父亲嘱托,把护陵当成使命,直至前年他突发中风后,儿媳又接过这个“红色接力棒”。几十年来,侯传宇一家人守墓的故事感动了当地干部群众。每年清明节前后,辉山烈士陵园都会迎来周边县区上万人前来祭扫,祭扫革命烈士已当地最重要的民俗活动。

整合文旅资源 发展红色旅游

然而,过去辉山村的群众守着宝贵的“红色资源”,手里却捧着“穷饭碗”,全村1142户人家,149户是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达11.7%,是远近知名的贫困村。村“两委”深感愧对长眠于此的先烈们,如何带领辉山村脱贫致富?村“两委”提出以红色旅游来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坚持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探索农旅融合、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曹市镇人大主席岳涛告诉记者:“为建设美丽乡村,该村与县建投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投入70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整修了战地医院、新四军四师指挥部、忠烈祠、丁永年故居等红色旅游景点,致力打造‘英雄筑梦·美丽辉山’的红色景区。同时,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出系列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以旅游产业作为突破口,推动乡村振兴。”

近两年来,该村大力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村容村貌迅速“靓”起来。在规划和设计上,该村既保持当地的文化特色,又结合地形和建筑功能,充分考虑乡村田园生活元素,建设荷花塘、经果林、采摘园等,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型村庄。自去年以来,该村组织举办民俗大集、健身跑等旅游文化节活动,其中“晒秋节”吸引村民和游客广泛参与。

随着红色旅游越来越旺,辉山村又因势利导,邀请专家开展新农人电商知识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努力打造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该村在原有农家乐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美化,通过产业扶持,建成更多的民宿示范户,带动旅游休闲和民宿业态发展。如今,全村已有5家上规模的饭店和3家民宿。村里设计推出的辉山农产品品牌、商标和文创旅游纪念品达300余种,辉山‘红四宝’系列农产品已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产业层次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曹市镇党委书记王雷高兴地说。

启动红色引擎 推动乡村振兴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辉山村以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把基层组织打造成基层发展的“红色引擎”。村党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在“带”字上做好“红色”文章。

侯虎是辉山村第一个返乡创业的青年党员,他投资创办全村第一家民宿——“红色记忆”。记者走进民宿,一下就把人的思绪拉回到火热的革命年代。侯虎告诉记者,起初自己经营一家超市,多年来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后来,辉山村发展红色旅游,他便把超市改造成集住宿、餐饮和超市于一体的民宿。

“原来一个超市,一天销售收入一两百元,现在每天收入两千多,旺季每天能收入近万元。”侯虎信心满满地说,辉山的红色旅游刚刚起步,将来肯定会越来越好。

曹市镇黄塘村村民冯坤,以前在浙江做灯具装饰生意,看到辉山村的变化后,盘掉了外地的店面,到辉山村开了一家茶馆。不仅当地人空闲之余会来这里喝茶聊天,邻近的淮北市、宿州市甚至外省的戏迷票友也相约来这里旅游,在茶馆喝喝茶、亮亮嗓,表演一段京剧、豫剧等曲目。各地的游客来了,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回来了,宁静的乡村热闹起来了。

近年来,辉山村先后获得安徽省旅游示范村、安徽省森林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示范村、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去年,全村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00万元,返乡创业人员超过100人,带动周边500余人就业。去年,该村集体固定资产达1300万元,经营性资产97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00万元。

如今该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休闲农业,不仅推动了辉山村集体经济发展,也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本报记者 孙海涛 本报通讯员 李涛)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