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科学统筹“两手抓” 坚决夺取“双胜利” ——全国两会前瞻(上)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05-21 11:55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事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

应对严峻挑战 彰显制度优势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全局、沉着应对,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次全国两会召开,可以说是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的一个标志。”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说。

从1月22日我省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到3月8日全省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安徽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比较严重的省份中率先“清零”,确诊患者临床治愈率高达99.4%,居全国前列。身为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全国人大代表牛朝诗感慨地说,安徽战“疫”行动可圈可点,中科大团队研发的“托珠单抗+常规治疗”治疗方案,列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七版诊疗方案,并走出国门,为全球战“疫”作出了安徽贡献。

“这次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中共中央及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实现危中寻机、转危为机,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国政协委员李和平认为,安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韧性和市场空间依然很大,各种优势将会不断彰显,未来发展的势头必将更加强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国政协委员汪利民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动员、全员参与、全国一盘棋,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相信有党的领导,有这样的制度,有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我们一定能夺取全面胜利。”

绷紧防控之弦 守好安全底线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如何落实和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是我省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热点。

“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疫情反弹的风险始终存在,尤其是最近个别地区还有散发疫情和聚集性感染的情况发生,我们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前功尽弃。”全国人大代表张莉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一些人思想上容易松懈麻痹,可能忽视潜在的风险,对此要毫不放松抓好宣传教育,毫不放松抓好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防控措施,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企事业单位和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的管理责任重大。“以我工作的学校为例,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实行‘两案九制’,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在物资储备、设施改造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强化全程、全面管理。”全国人大代表刘秀云表示,公共场所在疫情防控上切不可松劲,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做好体温监测、扫码通行等工作,避免人群聚集,用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的措施,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疫情防控改变了大家的生活,增强了大家的健康意识,提高了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自觉性。”在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看来,戴口罩、公筷公勺、“一米线”等文明新风尚,如今被越来越多人接受,这对提高公众预防流行病能力、促进全民健康是一个好的起点。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另一方面要从我做起、人人参与,把疫情防控期间形成的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长期坚持下去。

“夺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胜利,赢得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全国政协委员刘莉表示,要从疫情防控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树牢医防融合发展的理念,推进“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进一步落实部门间和区域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筑牢稳的基础 保持进的态势

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只有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才能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不久前,党中央在‘六稳’工作基础上又提出‘六保’任务,这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主要着力点。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坚决守住‘保’的底线、筑牢‘稳’的基础、保持‘进’的态势。”全国人大代表丁士启表示,国有企业要扛起政治责任和经济责任,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全面抓好疫情防控、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发展目标任务。

“新基建”是对冲疫情影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疫情影响下,一些传统产业受到严峻挑战,但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却在稳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谓正逢其时。”全国政协委员刘屹建议,要紧紧围绕“新”字,大力度推进“新基建”,加强硬件设施投入、产业融合对接、研发平台建设和相关人才培养,推动5G、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引擎。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千方百计增强企业稳定和创造就业岗位能力。同时,要妥善安排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好基本民生。”全国人大代表耿学梅说,一段时间以来,我省密集出台多项保障民生的政策举措,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扎实做好临时救助、特困供养等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无忧。要继续完善“大救助”格局,使基本民生保障网更密、更牢、更精准,对困难群众做到“应兜尽兜、应养尽养、应收尽收、应补尽补、应帮尽帮”。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和纾难解困的政策措施。全国政协委员刘明平说,有关单位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实施“四送一服”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企业融资、用工、项目对接等方面落实政策、真情服务、精准帮扶,为企业发展雪中送炭,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助力实现总体目标任务半年“双过半”、全年夺胜利。

(本报记者 吴林红 汪国梁 聂扬飞 李浩)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