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同饮一江水的“江城兄弟” ——安徽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故事⑦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04-23 17:02

安徽省第六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由145名医护人员组成,来自与武汉共饮一江水的“江城”芜湖。医疗队以精湛的医术、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武汉谱写了同饮一江水的兄弟情深。

“奔赴武汉就是带着必胜的信心去的”

“武汉和芜湖同饮一江水,是江城兄弟。这批队员都是芜湖市的医疗骨干,是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精英。他们中有呼吸内科重症、肾内科重症、急危重症等救治专家,有多学科专科护师。”安徽省第六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领队、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黄后宝说,2月19日他和战友们驰援武汉,就是带着必胜的信心去的。

这群来自八百里皖江的白衣战士,2月20日进驻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后,迅速接管16楼A区的“发热六病区”,含45张床位的重症病区。在同批7支医疗队中,第一个完成对接工作,第一个进入病区熟悉流程,第一个开始诊疗工作,第一个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是这支队伍的特长。“为了发挥中医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弋矶山医院李济仁国医大师团队的支持下,力求做到个体化治疗,每人一方。”黄后宝介绍,医疗队尤其重视三层面会诊,即对疑难危重患者,切实做到了本病区内专家组会诊、医院专家组会诊以及与后方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弋矶山医院的远程会诊。在武汉,医疗队共收治患者41人次。患者在本病区住院期间零死亡,所有出院患者无一例复阳。

回首在武汉奋战的那段日子,黄后宝不由感慨,江岸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在特殊时期有很多困难,还为医疗队请来了理发师、送来了红枣汤、为队员修复了近视眼镜等等,在感受武汉人民坚强的同时,也被他们的热情和质朴深深地打动着。

“尽我所能使更多的患者痊愈”

“我们医疗队管理的病区患者病情比较复杂,危重难以逆转、合并焦虑现象、治疗反应差等都需要医护人员全力面对。”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黄友明至今还记得武汉抗疫的艰难。

作为安徽省第六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医疗专家组一员,黄友明的担子并不轻。他要参与诊治方案的制订,在遵循国家规范医疗基础上,体现安徽特色医疗(多途径多时间段多材料综合评估疗效);参加武汉市中心医院联合专家组,每周定时进行疑难、危重等病人的会诊讨论;参加远程会诊,针对特殊患者组织医疗队、武汉专家组、本地专家进行网上会诊等工作。

“还记得在一次查房的时候,我负责的一例老年患者腹痛,超声科无法到隔离病房进行检查,情况紧急,于是我就给老人家做腹部体格检查;当时又接诊一例由方舱医院转来的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静息状况下吸氧。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使更多的患者痊愈。”时时与病魔较量是黄友明在武汉前线的真实写照。

如今,黄友明已重返工作岗位。“在武汉我看到团队的力量,我感受到组织给我们的温暖,看到平凡的武汉人的坚韧,同时也感恩患者们的配合与乐观……”

“祖国需要,我愿意‘逆行而上’”

“作为湖北人,回家乡支援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疫情严峻,需要有人往前冲。作为一名护士长、共产党员、湖北人,我必须毫不犹豫地参加战斗。很荣幸成为安徽省第六批援鄂医疗队员。”说起支援武汉,湖北姑娘、芜湖市中医医院儿科护士长卢莹莹仍然很激动。

疫情伊始,身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卢莹莹先后三次向组织请战。她在请战书上这样写道:“祖国需要,我愿意‘逆行而上’,随时听候组织的安排。”

回到家乡的卢莹莹,时刻践行着一名医者“大爱无疆”的精神。

“我们收治的首批患者中有一对小夫妻,他们乐观、积极,非常配合我们的治疗,护士给他输液,他的妻子还会为我们拍摄照片,因为他们想记住我们的面孔。他们不知道我们是谁,但是知道我们是为了谁。”卢莹莹回忆道。

作为一名女儿、一位3岁孩子的母亲,卢莹莹说,目睹太多的生离死别,明白了生死很多时候就在一瞬间,“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不是一句空话。

用心为患者护理、用爱为患者加油、打气的日子里,卢莹莹与患者们结下深情厚谊。她与大家相约:“等待疫情结束,繁花似锦的时候,我们再游遍武汉名胜,尝遍名吃。”

(本报记者 朱琳琳)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