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先进制造驶入“快车道”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发表时间:09-07 09:04

安徽与江苏交界处,位于安徽滁州的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汲取着来自长三角的发展动能,搭上一体化发展的“顺风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巨大的发展潜能。在安徽,各地结合产业和资源优势,在与沪苏浙合作联动、协同发展上,跨出坚实的步伐,稳步向前。

近日,东方网记者跟随“网聚美好安徽见证五大发展”北线采访团走进安徽合肥、淮北、蚌埠、滁州等地,探访安徽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的发展“秘籍”。

图说: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加快融入一体化 错位发展打造优势产业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12年4月启动建设,如今已经实现了“规划愿景落地成形、高端产业快速集聚、管理运营精细有效、园区面貌初展新姿”,还吸引到了百亿级项目落地,成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示范窗口和重要平台。

目前,园区初步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营养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产业用地签约率达90%以上。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周仁君表示,滁州在信息家电、新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相关企业和项目的入驻一方面是产业优惠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发展看中集群效应,希望通过园区上下游企业的集聚,进一步放大效能、加速产业链的形成。

与此同时,区位优势和与长三角各省市的联动发展也成为园区体现吸引力和竞争力“法宝”。据了解,园区由苏州工业园区开发主体中新集团与滁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与苏州工业园的资源深入对接,在产业体系上与长三角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结构布局。

“比如南京聚焦基因产品,苏州主打生物制药,我们就避免同质化竞争,以滁州原有的产业特色和优势,做强营养健康产业。”周仁君介绍,园区有不少企业都在上海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在江苏浙江布局契合当地发展定位的相关产业。

图说:滁宁城际铁路走向示意图

距离园区不远处,被称为“一号项目”的滁宁城际铁路正在加紧建设中,并在园区设站。城铁建成后,将成为连接安徽滁州和江苏南京的重要通道,也将有助于滁州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大江北”建设,促进资金、人才、信息、产业等自由流动,带动两城在人文、产业经济、社会建设等各方面的交流互通。

打造制造高地 以改革创新闯出发展新路

以创新驱动做大做强产业优势、变招商引资为“挑商选资”,同时,借助长三角一体化联动发展大平台、在资源要素流动中汲取发展动能——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路径业已成为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由上海交通大学以周尧和院士、王浩伟教授为代表的五代“材料人”合力攻坚30年研发而成的陶铝新材料,在淮北“安家”,成为淮北乃至安徽新材料制造领域的闪亮名片之一,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合作的典型样本。该材料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颠覆性原创设计。

为了加速陶铝新材料在淮北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淮北市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打造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共同推进陶铝新材料的研发、应用、产业化。产业化方面,目前可实现年产陶铝新材料及制品23000吨,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防装备、航天、航空、汽车等多个领域。

图说:上海交通大学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

来自长三角的重大项目和智力资源也在蚌埠落地开花。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百亿级生物基高性能新材料产业园落户启动建设。打造产学研紧密配套协作关系,蚌埠天成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合作开发生物可降解食品包装用塑料薄膜制备工艺。近年来,蚌埠先后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知名研究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提升硅基新材料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此外,上海科创中心与合肥创新高地的联动,使科技创新成为长三角世界城市群建设的一个核心驱动力。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创新战略协同、科研设施互通、科技资源共享、创新生态共建。安徽还与沪苏浙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等区域性创新协作平台。

聚焦科创驱动,安徽以鲜明的制造特色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强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在华东腹地上不断崛起。(记者 王佳燕)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