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严控“一票否决”为基层“减压”“松绑”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04-09 11:40

我省正在开展的“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将任性设置“一票否决”、责任状作为整治重要内容。日前,记者赴部分市县调研整治情况——

“‘一票否决’成了筐,怎么需要怎么装”

“青年学习是很重要,但是对团员的参学率进行‘一票否决’考核,这是否有点‘用力过猛’了? ”日前,某镇团委书记陈某拿着一份红头文件向记者表达了他的困惑。

陈某向记者介绍,当地正在开展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活动,为了推动活动开展,上级部门向下属单位发了文件,明确表示要对参学率靠后的团委在考核时进行“一票否决”。“我们只能督促团员学习,但是他们学不学、怎么学,我们也控制不了,因为这个而全盘否定了我们全年所有的工作成绩,实在是太冤枉。 ”陈某说。

陈某的困惑并非孤例。记者采访时发现,在一些地方、某些领域,“一票否决”存在滥用的情况。 “‘一票否决’变成了一个筐,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想强化哪方面工作,就装到‘一票否决’这个筐里。 ”某镇党委书记李某告诉记者,该镇去年签了14份责任状和6项“一票否决”事项,除了中央明确规定的计划生育、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内容,还有秸秆禁烧、水利建设、林业工作等,几乎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这些“一票否决”和责任状都明确表明与升迁、评奖评优等挂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地区的“一票否决”事项存在隐形变异的情况。上级部门并不明确下发“一票否决”事项的文件,而是通过口头传达的方式,明示某项工作如果不能完成,将影响该单位评奖评优,使之成为事实上的“一票否决”。某市辖区在推进电动车上牌工作过程中,将任务分解到各街道单位,并在动员会上口头宣布该项工作与社会综合治理考核项挂钩,如不能完成任务,在年底考核中将被取消评奖评优资格。

“有限的权力承担了无限责任”

“‘一票否决’事项太多,指标层层加码,让基层单位力不从心。 ”某镇党委书记李某告诉记者,该镇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存在一些采砂企业,现在需要对采砂企业关停。该项工作是由县水务部门管理,且水务部门有执法权。然而,上级部门却以属地管理原则为由,把关停采砂企业的任务全部交给乡镇,还与乡镇签订了责任状。乡镇既不管理这一领域,也没有执法权,开展这项工作困难重重。

记者采访发现,少数地方“一票否决”事项任务过重,或设置不合理,导致基层产生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某县要求乡镇每月报送50个典型人物线索,为完成这项工作,一些乡镇只能专门聘用一名工作人员整理典型人物的事迹材料,额外增加了行政开支。某市辖区在推广“银龄安康”保险项目时,强制推广并和下属街道签订责任状,纳入考核范畴。因为规定指标太高,一些社区干部为了完成任务,甚至让自己的父母和亲戚来购买。

面对遍地开花、“泰山压顶”的“一票否决”事项,不少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一位基层干部说:“乡镇一级,以有限的权力承担了无限责任,压力很大。 ”某街道党工委书记何某说,因为“一票否决”考核指标有10多项,他每天应付考核都有些招架不住,没有时间和群众接触,了解群众真正需要什么。

“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动辄签‘责任状’倒逼工作进度、出了问题就以属地管理为由‘打板子’,这是基层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之一。 ”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正在开展的“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将任性设置的“一票否决”、责任状作为整治的重要内容。明确要求不得把签订“责任状”、设置“一票否决”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凡是中央未规定或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的,原则上一律取消。

省司法厅对现有责任书和“一票否决”事项进行梳理,除必须保留的,其他一律取消。省司法厅要求,加强督查指导,不能简单以问责推动工作、等同管理、代替整改,坚决杜绝“一有错就问责,一问责就动纪”的错误倾向。省自然资源厅开展责任书责任状排查清理工作,提出清理意见,做到该保留保留,不该保留的一律清理。

蚌埠市纪委监委启动“责任往下推、板子往下打”问题整治,尤其对签订责任状、设置“一票否决”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目前,自查发现责任状、责任书类问题264项,“一票否决”类74项。基层调研发现责任状、责任书类问题47项,“一票否决”类17项。经过进一步梳理合并,需要对51个“签订责任状、设置‘一票否决’事项”问题进行清理。

蚌埠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邹军表示,该市将针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对中央未规定或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签订的各类责任状和设置的“一票否决”事项,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整改,坚决克服简单依靠“一票否决”检查考核来推动工作落实的传统思维和工作方法,推动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清理‘一票否决’事项和责任状,戳中了基层干部的‘痛点’,给出了务实管用的‘减负’举措。 ”蚌埠市禹会区朝阳社区党工委书记何玲玲表示,今年上级部门设置的“一票否决”事项和责任状少多了。她坦言,没有了不必要的“一票否决”事项和责任状,工作开展有条不紊,心也没有以前那么累了。(记者 李浩 通讯员 窦凯)

转“考核压力”为“干事动力”

“一年有20多项‘一票否决’事项,哪个都不能忽视,压力很大。”一位基层干部无奈地告诉笔者。近年来,“一票否决”在一些地方被滥用:除中央明确要求的“一票否决”项目外,不少地方又层层加码,加入教育科研、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等诸多事项,基本涵盖基层日常工作。一名基层干部头顶十几项甚至更多的“一票否决”事项,再加上“责任状”、保证书等变相“一票否决”考核形式,无疑被结结实实地“套牢”了。

“一票否决”出发点是为了督促基层干部落实好工作,倒逼他们按质按量完成目标任务。可当这一考核方法逐渐变味、升级,负面效应就随之产生。 “否决”项目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造成基层干部压力负担越来越大。 “一票否决,一年白干”,因为一点小差池,基层干部全年成绩就可能被全盘否定。如此一来,难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些地方应付“一票否决”的办法。为了不被“否决”,少数基层干部便想方设法隐瞒真相、避重就轻、弄虚作假;为了加快工作进度,简单粗暴地“大干快上”,既浪费行政成本和社会资源,又容易引起干群关系紧张。此外,“一票否决”的滥用,给基层工作本身也带来了困扰。多个“否决”项目之间,还有可能相互“打架”。殊不知,事事“一票否决”,等于事事“票票否决”,基层工作的动力与效果自然会打折扣。

“一票否决”不是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变相向地方和基层推卸责任。我省也已出台文件,明确要求凡是中央未规定或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的“一票否决”事项一律取消。这一系列为基层减负的举措,深受基层干部拥护。严格控制“一票否决”,要求有效考核基层工作,必须拿出科学、细致、有针对性的办法和完善的评价体系。上级部门应当注重日常指导,将上级“考核压力”转化为下级“干事动力”,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更积极地干事创业。(殷骁)

【责任编辑:admi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