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人民网头条正在聚焦安徽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发表时间:01-23 16:32

2019年1月23日人民网首页

“长江龙·舞起来”系列报道

皖江奔涌八百里 绿色发展添活力

隆冬时节,站在安徽芜湖滨江公园远望,开阔的长江上货轮往来穿梭,在建的商合杭高铁大桥飞入眼帘,只见高高的塔柱,笔直的桥体,雏形初现的大桥凌空横跨江面,又是一次“天堑变通途”的壮举。

长江浩浩汤汤,流经安徽416公里,自安庆宿松境内的小孤山始,从马鞍山和县乌江镇附近流入江苏,贯穿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5市。长江安徽段被亲切称为“八百里皖江”。

八百里皖江一路承纳,滋养着徽风皖韵。在这里,一曲黄梅远播大江南北;在这里,李白留下“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千古佳句;在这里,成就了徽商“无徽不成镇”的传奇。

八百里皖江一路放歌,承载着腾飞梦想。作为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省份,安徽以绿色打底,开足马力创新创业,张开臂膀迎客天下,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扬帆远航。

长江芜湖段俯瞰远景(徐峰摄)

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

3年前,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方向、划定航向。

3年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路指导着安徽长江经济带建设,《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发布……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措施,都贯彻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这一片叫陈家圩,由于历史原因,沿长江形成了24家非法码头、砂场,共占用岸线4300多米。”在地处长江下游的马鞍山市雨山区,采石街道武装部长周勇介绍说,由此带来的问题一箩筐:物料堆场、违法建设、空气污染等,让当地人意见不断。

2017年4月,雨山区经过半年多时间的专项整治,最终攻克“非法码头”这一顽疾,沿线24家全部被取缔拆除。不仅如此,通过开展岸线恢复,覆土面积18万平方米,复绿420亩,为下一步绿色发展开了个好头。

“发展不能牺牲环境、牺牲生态、牺牲资源,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在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的眼中,唯有生态先行,才能“一马当先”。

基于此,马鞍山提出了“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城市发展定位,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气,下大力气倒逼产业转型,立足钢,延伸钢,不唯钢,超越钢,产业发展由“制造”向“智造”迈进。

马鞍山转变的背后,折射出安徽长江沿线城市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近年来,安徽始终把打造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来抓。“切实强化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责任担当,为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黄金经济带作出安徽贡献。”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强调。

安徽着力构筑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线”,重点开展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大行动”。截至2018年底,安徽沿江各市整治完成4000余家“散乱污”企业,拆除长江干流沿线200多座非法码头,释放岸线30多公里。

污染正在逐步消除,生态在不断修复。“不仅江豚栖息的环境好了,周边市民的生活环境也在改善。”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张西斌对长江环境的变化颇有感触。

得益于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如今,张西斌所在的保护区江豚数量慢慢多了起来。在他看来,这是长江环境改善的最好例证。

【责任编辑:admi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