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振兴乡村 建设美丽家园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03-16 08:43

杨朝明

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 杨朝明

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实现乡村善治,就要充分挖掘传统,传承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文明建设,培育乡村新风尚,提振农村精气神。

王伟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兴伟集团董事长 王伟

要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特点和资源禀赋发展切实可行的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民营企业大有可为,要加大对乡村的投资,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中获得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马传喜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 马传喜

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人才,只有让美丽的环境吸引人,让创业的机会锻炼人,让稳定的收入留住人,才能聚人气、兴乡村,才能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徐宗祥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徐淙祥

推动产业兴旺,要打通制度,推动资本、人才、政策向农村下沉,向农业汇聚。重点探索建立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用地保障机制。

正是人间三月天。

眼下,各地春耕春管正如火如荼展开,田野里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全国两会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成为热点。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代表委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畅所欲言,出谋划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安徽面临的重大机遇。安徽农村人口多、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村仍然占土地面积的大半。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征程中不让农民缺席、农村掉队、农业拖后腿,才能实现全省人民共同富裕。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要对标中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实际谋划重大政策举措,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和专项工作方案,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要提升农村基础承载力,优化人居环境,抓好传统乡村文化传承,涵养现代乡村文明。要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破除发展中的各类城乡割裂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按“扩面”“提速”“集成”的要求,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把改革不断推向纵深。

把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变成现实,关键在落实,重点在行动。乡村振兴是干出来的。要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这件大事办好办扎实,让农村广阔天地生发新希望、焕发新风采。

美丽乡村让人才留下来

马传喜:要大力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青年农场主的发展,支持知识青年返乡回乡创业。要通过聚合各类要素、各种资源,大力促进城乡平衡发展,形成合理的劳动分工和人口流动。只有让美丽的环境吸引人,让创业的机会锻炼人,让稳定的收入留住人,才能聚人气、兴乡村,才能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徐淙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壮大,并使其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引领力量。建议进一步提高有关扶持政策的效能,要聚焦能发挥引领作用的重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打包”扶持政策,给予有力有效扶持;还要定好目标、跟踪检查、动态调整,确保受扶持对象把扶持政策真正用到农业产业发展上。

王伟:贫困乡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物质帮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人才,转变观念,赋予长久发展的内在能力。加强与农户的沟通和交流,转变农户观念。兴伟集团在帮扶中加强一对一沟通,召集村民进行授课、加强理念传导,还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出面做村民工作,转变村民观念,提高发展能力。

特色产业让农民富起来

王伟:贵州的三宝彝族乡由于气候高寒冷凉,当地农作物主要以薏仁米和玉米为主,土地破碎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调研期间,我了解到三宝彝族乡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彝族和苗族元素修建了“阿妹戚托”旅游安置小镇。小镇修建得古朴、风雅,是一座典型的旅游小镇。于是确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为“阿妹戚托”特色小镇提供资金支持,力争将其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助力三宝彝族乡在当前脱贫攻坚的重要阶段,啃下硬骨头,发展乡村旅游。

马传喜:要突出绿色发展,聚力质量兴农,使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更加优化,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大绿色优质安全和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供给。要坚持绿色生态指向,加大对退耕还林、退耕还湿和节水灌溉、耕地地力保护、化肥和农药减量、农业废弃物回收、地下水超采和重金属污染地区治理的投入,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

徐淙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不同产业融合模式,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要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特别是要推动新型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环境革命”让乡村美起来

马传喜:体现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就必须首先解决好基本的生活条件问题。提高农村小型水库和河流支渠蓄水能力,合理开采地下水,建设村级水厂。支持鼓励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研究设计出村级适用的自来水供应及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总结推广适用不同地区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农村污水生态治理模式。加大乡村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努力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杨朝明:在乡村建设中,可以更多发挥乡贤作用,参与村庄治理。比如山东省济宁市唐村镇西颜村的煤矿退休工人齐如松就是这样一位新乡贤。西颜村过去家家有旱厕,常常搞得街上污水横流,与“美丽乡村”相去甚远。村里拆除旱厕改建水厕,部分村民和村干部讨价还价,有的甚至抵制改厕工程,严重影响了西颜村改厕工程的进度。齐如松主动站出来配合村干部做工作,第一个报名将自家旱厕纳入改造计划。在他的带动和宣传下,西颜村230户改厕任务迅速落实。作为本地人,地缘上的亲近使新乡贤更具有榜样作用,更容易带动人们效仿。

王伟:贫困村往往基础设施差,水、电和道路等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要扶贫就要提升基础设施,提高产业发展的承载力。贵州很多地方山清水秀,具备发展休闲观光旅游的良好条件,但是基本的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差,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排放、丢弃,污染了环境,不仅村民居住环境差,而且破坏了产业发展的条件。要加大投入,把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庄绿化,以及危房改造、饮水安全、道路硬化等和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办好,让乡村处处青山绿水,成为宜居的诗意家园。

乡土文化让新风树起来

杨朝明:山东乡村善治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乡村文明的传承,影响着文化载体的续存乃至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守护。乡村是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情感归属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当前,传统乡土文化得以孕育和维系的土壤、空间、载体以及创造主体发生改变,面临断裂和边缘化困境,重新厘定中国新乡村文化精神以及新乡村文化的构成、形态、载体和作用机制,探索增进乡村文化凝聚、创造乃至复兴的可能路径,十分重要。

徐淙祥:皖北风土人情、习俗民礼很多,很多都是劝人为善的好习俗,但是这些年丢失了很多,年轻人已经不记得了。丰富的乡村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民居、街巷、祠堂这些有形的,还有村规民约、节庆活动等无形的农村文化正在逐渐走向消亡,一旦失去传承,将成为永远的遗憾。呼吁要加强乡村文化保护,留住农耕文化,更好地满足农民精神需求。

马传喜:不管是在皖南,还是皖北,安徽传统的农耕文化曾经都很兴旺,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有很多有代表性的文化习俗。优秀的乡土文化,是新农村文化的生长点,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软实力”。保护好、传承好这些文化习俗,守护文化根脉,才能留住“乡韵”,记住“乡愁”,重振乡村精神,增强农民的自豪感。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2017年,山东省农业增加值2802.3亿元,比上年增长4.6%。粮食总产量4723.2万吨,增长0.5%,是历史第一高产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企业3561家,比上年增加122家;产品7508个,增加106个;产地总面积375.1万公顷,增长30.7%。

五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70.8万人

贵州打好农村公路“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硬仗。五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70.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173.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8%下降到8%以下。

建专用品牌小麦生产基地565万亩

去年安徽积极推动种养结构调整,建设专用品牌小麦生产基地565万亩、水稻生产基地535万亩。全省新增稻渔综合种养20万亩,总面积超90万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等全面提档升级。

2018年安徽乡村振兴“路线图”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400万亩以上。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推行家禽业“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新模式。以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为重点,加快农业示范园区转型升级。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深化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探索盘活用好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的有效办法。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农垦等改革。

●着力补齐农村突出短板

集中力量抓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五项建设巩固提升行动,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的目标是:完成自然村80万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完成200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道路巩固提升行动、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农村电网改造巩固提升行动、农村义务教育巩固提升行动等五项行动。

大众日报记者 赵琳 贵州日报记者 刘丹 安徽日报记者 聂扬飞 朱胜利 史力 摄影:大众日报记者 赵琳 贵州日报记者 刘丹 安徽日报记者 徐国康 吴文兵 程兆


【责任编辑:admi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